非遗 | 新疆维吾尔传统节日民俗《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
阿标
2024-03-28 22:35:04
0

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新疆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麦西热甫是新疆维吾尔族一种特殊的民间娱乐形式,也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历史悠久,传承不断。“麦西热甫”一词源自阿拉伯语,意为“聚会”。麦西热甫以舞蹈和娱乐活动为主,参加者自娱自乐,人数众多。麦西热甫可按表演形式分为歌舞麦西热甫、游戏麦西热甫、说唱麦西热甫,也可按表演内容分为客厅麦西热甫、迎宾麦西热甫和丰收麦西热甫。新疆各地都有自己的麦西热甫,形式大同小异,分别冠以“刀郎”“阔克”“塔合”等名称,各具不同的特色。

2008年6月7日,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新疆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遗产编号Ⅹ-49。

历史渊源

2

刀郎,亦被音译作“多郎、多浪、多兰”等,这个名称指一个特定的地区,即塔里木盆地西北源的叶儿姜河、塔里木两岸乃至罗布泊一带,也是生活在这一特定地区的一部分维吾尔族人的自称。刀郎麦西来甫,主要流传在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巴楚县、阿克苏的阿瓦提县和莎车与麦盖提接壤的乡村。“刀郎”地区的中心是麦盖提县,它西边被莎车河分开,东边与塔克拉玛干沙漠接壤。这个地区距其他县的城市较远,交通不便,城市文化和其他方面的影响很少,所以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老麦西热甫的特点。刀郎人民特别喜爱麦西热甫,他们说:“没有麦西热甫的生活,是没有味儿的生活。”因此,麦西热甫已成为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集体活动。“刀郎麦西热甫”更因此而闻名。

刀郎麦西热甫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它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又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有专家认为,在维吾尔族祖先从事渔猎、畜牧时期就产生了在旷野、山间、草地、场院即兴抒发豪情壮志的歌舞。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刀郎维吾尔族人将各种生活素材不断充实到刀郎麦西热甫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刀郎文化。刀郎麦西热甫主要流传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以叶尔羌河至塔里木河流域为中心的刀郎地区维吾尔民间,其中尤以麦盖提县传承最为广泛。

传承保护

1

传承价值

刀郎麦西热甫承载着“刀郎人”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社会教化功能。在刀郎地区,麦西热甫有长期留传下来的、为人们共同承认的道德规范和纪律,麦西热甫的参加者要推选公正无私,并有一定威望的人来充当青年首领、“法官”和纪律执行人。他们有权对那些不经许可离开现场、无故迟到、歌舞中破坏秩序等违反纪律者进行"惩罚"。被罚者或拿出自家的水果招待大家,或做种种令人发笑的游戏,其间充满了喜剧色彩,受罚者也同样感到高兴。通过这种"惩罚"娱乐,使人们受到遵守纪律道德等多方面的教育。 由于刀郎麦西热甫舞姿变化无穷,热情奔放,参与人数较多,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因而成为培养刀郎麦西热甫民间艺术家和陶冶刀郎人情操的主要方式。它始终保持着塔里木土著歌舞浓郁的原生态特色,是刀郎维吾尔族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状况

随着社会的变迁,群众自发性的刀郎麦西热甫演唱活动越来越少,参与者的数量也在不断下降,活动范围日益缩小,在此情势下,新疆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面临消亡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

传承人物

艾力亚斯·尕依提,男,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编号:05-2990,项目名称: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新疆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申报。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阿瓦提县文化馆获得“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新疆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新疆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项目保护单位阿瓦提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新疆维吾尔传统节...
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新疆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
2024-03-28 22:35:04
非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族播种节是塔吉克族的农事节日。...
2024-03-28 19:16:22
非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塔吉克族引水节,即当春季来临之时,需要砸开冰块,引水入渠,灌溉耕地...
2024-03-28 18:12:08
非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锡伯族西迁节,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国家...
2024-03-28 15:26:46

热门资讯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
非遗 | 中国传统舞蹈《南丰傩...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传统民...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湖北省秭归县民间文学... 屈原传说,湖北省秭归县地方民间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屈原传说经国务院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