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云南省陇川县传统节日民俗《景颇族目瑙纵歌》
阿标
2024-03-28 15:34:01
0

景颇族目瑙纵歌,流行于云南省景颇族聚居区的传统民族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目瑙纵歌又称“总戈”,意为“欢聚歌舞”。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数万人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规模宏大、震撼力很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族狂欢节,有“天堂之舞”,“万人狂欢舞”的美称。 “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的直译,意思是大家一起来跳舞。在德宏州景颇族聚居地,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就是目瑙纵歌节,村村寨寨都要举办目瑙纵歌。

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陇川县申报的“景颇族目瑙纵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Ⅸ—11。

历史渊源

1

在景颇族的民间传说中,目瑙纵歌的产生,与人类起源一样古老。相传在远古时代,目瑙纵歌是太阳王宫里的舞蹈,人类都不会跳,只有太阳王的子女才会跳。太阳王占瓦能桑派遣使者毕作锐汤即目代,邀约地上的生灵参加太阳王宫占幸本噶里举行的目瑙纵歌—占目瑙,地球上便派遣所有飞鸟邀约赴会,群鸟与太阳宫的众神一起欢跳了隆重的占目瑙,并把这种舞蹈传授给人类。

在景颇族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原始类型的宗教祭祀一直贯穿,其中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景颇族的宗教祭祀活动也由繁化简原始的日瑙纵歌只有达官贵族才能举行,而且日瑙纵歌的举行过程极其复杂,活动所需时间也比较长,就单单从祭祀活动来讲,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往往能达到几天几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日瑙纵歌这种带有封建色彩的活动就演变成了文化娱乐活动,祭祀的仪式也被简化。念诵祭词取代了唱史诗,减少了牲畜祭祀的方法,去掉了一些繁琐的祭祀流程,这些做法同时也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1950年以前,目瑙纵歌是景颇族区域内较大的祭祀活动,是为祭祀最大的天鬼——“木代”而举行的隆重仪式。1950年以后,目瑙纵歌节成了广交朋友,增进友谊,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加强民族团结的盛会。

传承保护

2

传承价值

在“目瑙纵歌”的整个仪式中,景颇族人民追寻着“目瑙示栋”上的景颇文化历史踪迹。汇集着按一定程序编织起来的各种神秘文化符号的“目瑙纵歌”,几乎包含了景颇族相沿成习的传统文化的最主要内容。

1.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历史上,景颇族人民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直至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约翰逊夫妇才创制了一套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景颇族文字。换言之,就景颇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言,在这种全民族齐聚的隆重盛会活动中,无疑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就传统的目瑙纵歌仪式而言,一方面,景颇族等级最高的经师“斋瓦”坐在目瑙示栋旁边的太阳神祭坛内为广大的景颇群众吟诵景颇族大型创世史诗《勒包斋娃》;另一方面,领舞者瑙双除了要跳基本的舞蹈,还要跳农业生产性舞蹈,以传授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在这种特定的场合,通过德高望重的景颇族文化人士的言传身教,让广大的景颇族民众获得了知识与文化。

2.目瑙纵歌盛会具有增强祖先崇拜的意识。

“目瑙示栋”上螺旋式、波纹式、回旋式图案,形象地述说出了景颇族祖先因气候、环境生态承载力、战争等原因,为了部族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寻找好地方”而进行南方大迁徙的征程中,跋涉金沙江、雅砻江、怒江、澜沧江、迈立开江、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等河谷,历经千辛万苦所经历过的漫长、曲折、饱含辛酸的迁徒之路。这些图案既是景颇先民自喜马拉雅山跋山涉水艰辛南迁的形象迁徒图景,又是景颇子孙循祖先足迹进行“目瑙纵歌”时的舞步路线图。通过这种祭拜活动,强化了景颇族成员认祖归宗的意识观念。

3.目瑙纵歌盛会成为促进景颇族各支系成员沟通与交流的纽带。

景颇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即使是在文明程度比较发达的今天,也可以通过民族的情感沟通与交流的方式,来加强民族关系——甚至是国际关系。例如2010年德宏举办的国际目瑙纵歌节,邀请国内景颇族代表,主要来自怒江地区和临沧地区,同时,也邀请国外景颇族代表,主要是跨境居住的缅甸景颇族(其在缅甸自称为克钦族),此外,还有来自印度和泰国的少数景颇族代表。

传承人物

岳麻通,男,景颇族,云南省。2009年6月,岳麻通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云南省陇川县申报。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陇川县文化馆获得“景颇族目瑙纵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景颇族目瑙纵歌项目保护单位陇川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云南省保山市传统...
苗族服饰,湖南省、贵州省、云南省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
2024-03-29 12:43:37
非遗 | 云南省大理白族传...
白族绕三灵,流行于云南省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
2024-03-28 21:31:32
非遗 | 云南省泸水县传统...
傈僳族刀杆节,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的传统节日,是国家...
2024-03-28 18:08:46
非遗 | 云南省贡山传统节...
怒族仙女节,流行于流传于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地区的民族传统节日,国家...
2024-03-28 17:19:14
非遗 | 云南省贡山传统节...
独龙族卡雀哇节,流行于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独龙江流域的所...
2024-03-28 17:15:39
非遗 | 云南省陇川县传统...
景颇族目瑙纵歌,流行于云南省景颇族聚居区的传统民族节日,国家级非物...
2024-03-28 15:34:01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