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广东省中山市传统节日民俗《小榄菊花会》
阿标
2024-03-28 21:42:46
0

小榄菊花会,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的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上小榄每逢菊花盛开时,各家族将各种菊艺摆设在一起评比高下,曰“菊试”,后发展为菊花会。会期数天至十数天不定,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赏菊、赛菊、吟菊、画菊、尝菊、水上飘色、菊花戏等。小榄菊花会以花为媒、以菊会友、技艺精巧、规模宏大、色彩斑斓,构成了独具一格的民间传统综合性的民俗活动。

2006年5月20日,小榄菊花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X—44。

历史渊源

1

南宋时期,小榄开始种菊。

相传在750多年前,南宋度宗时,一位姓胡的贵妃(一说姓苏),大概因为得罪了皇帝或皇后的缘故,宋咸淳八年(1272年)宋度宗诏令胡妃为尼。

宋咸淳九年(1273年)5月,胡妃佯狂投水,得以逃脱,后来与一位姓黄的商人成了亲,藏匿在广州府的南雄珠玑巷。奸相贾似道奏报,胡妃其实未死,藏匿民间,结果皇帝诏令官军一路追捕,沿途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当官军查清胡妃藏匿在南雄时,扬言要在珠玑巷屠村灭口。

宋咸淳十年(1274年),珠玑巷有部份难民逃至小榄定居。时值深秋,百姓为遍野的菊花所吸引,便在飞驼岭、凤山,一带垦荒定居,他们就是小榄的开村之祖。他们谨记着是菊花把他们引领到这片福地的,决定把野菊移植园圃中,嘱咐自己的子孙世世代代都要爱菊、种菊。

明代,小榄艺菊之风已盛,菊花栽培过渡到整形盆栽。明朝南京礼部尚书李孙宸撰写的《两榄风景地势》一文,已有“五松六路三丫水,一洞梅花十二桥,岁岁菊花看不尽,诗坛酌酒赏花村”美句。小榄人爱于艺菊,每年菊花盛放时,三五知己,酌酒赏花。历史上每逢菊花盛开时,各氏族集所植各种菊艺摆设评比高下,曰菊试,后发展为菊花会。

清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遂有赛菊,形式厥名“菊试”,赛场设在李氏尚书四世祖祠前。清乾隆五年(1741年)菊试后,菊试不再复举,改办“菊社”。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和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各大姓氏联合先后举办两次大型的菊花会。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小榄举办第一次甲戌菊花会。乡绅约定,为纪念先辈南宋咸淳甲戌定居之功,以后每逢甲戌年(相隔60年)举办一次菊花盛会。清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年),小榄举行第二次甲戌菊花会。

民国23年(1934年),小榄举办第三届甲戌菊花大会。

改革开放后,小榄镇发挥菊花文化优势,每五年举办一届中型的菊花会,每年举办一次小型菊花会 [5]。

1994年,为秉承六十年一届的传统,各村联合举办了第四届甲戌菊花大会。

传承保护

2

传承价值

小榄菊花会是中国菊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和群众参与性较强的民俗活动,文化内涵深厚,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菊花品性高洁,成为人们的一种思维定势 [1],早已深入人心,传承菊文化的小榄菊花会对陶冶性情、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增进对外文化交流、构建和谐社会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传承状况

虽然小榄菊花会规模宏大,但部分名菊种失传,部分传统菊艺被现代装饰取代,加上颇有造诣的菊匠年事已高,艺菊绝技传承人越来越少等原因,小榄菊花会面临濒危状况。

传承人物

麦炽英,男,1959年生;麦标池,男,1961年生,小榄菊花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两人在参与主办菊花会中长期合作,是艺菊展览的主要骨干,均有栽菊的丰富经验,擅长栽培和裱扎大立菊、多层立菊、塔菊、嫁接菊、造型菊、悬崖菊、品种菊等,尤其在中国国内首创以单株菊花为母本嫁接513个菊花品种的独特技艺,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记录,按照岭南传统特色裱扎成半球型菊花超过7000朵的特大立菊,曾获第九届全国菊花展览会金奖。两人一直在带徒授艺,开展传承工作。

李尚仁,男,1947年生,小榄菊花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从事菊花会设计的丰富经验,擅长以传统民间故事为题材设计菊花造型,用传统工艺进行制作,代表景点有“天女散花”“落地宫灯”“金银花桥”等,后又吸纳海派园艺手法,结合当地传统菊花工艺,使大型菊花会场景走向广场式布展,代表景点有“诗画廊”“世界和平”“只有一个地球”等。长期研究小榄菊花文化的历史,并系统整理、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届菊花会的资料。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中山市小榄菊花文化促进会获得小榄菊花会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小榄菊花会”项目保护单位中山市小榄菊花文化促进会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广东省清远市传统...
瑶族耍歌堂,流行于广东省清远市的民俗活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
2024-03-28 22:03:23
非遗 | 广东省中山市传统...
小榄菊花会,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的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2024-03-28 21:42:46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