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耍歌堂,流行于广东省清远市的民俗活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瑶族耍歌堂是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活动,是广东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排瑶的历史文化遗产。活动内容有纪念祖先、回忆历史、喜庆丰收、酬神还愿、传播知识等,瑶族耍歌堂展示了瑶族传统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是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活动。
2006年5月20日,广东省清远市申报的瑶族耍歌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Ⅹ-45。
据史料记载,在明洪武年间(1368—1398)排瑶鼎盛时期已有完整的瑶族耍歌堂。
“文化大革命”期间,排瑶耍歌堂被视为封建迷信活动,遭禁锢十多年,歌堂祖庙、歌堂坪全部被毁,歌堂经书几乎全部被烧毁,参加耍歌堂所佩带的长鼓、银牌、银项圈等被没收砸烂而丢失,主持瑶族耍歌堂的“先生公”“歌堂公”“头目公”受到迫害。
20世纪80年代末,瑶族耍歌堂才得到了初步恢复。
传承价值
瑶族耍歌堂活动是一项涉及到八排瑶艺术、八排瑶文化和八排瑶宗教等的活动,是一个集八排瑶民间文艺展演、民族服饰展览、宗教信仰演习、民俗习惯体现为一体的民族文化综合体,既能纪念祖先、崇拜英雄,又能娱乐群众、传授知识、加强交流,具有良好的社会功用。瑶族耍歌堂传诵的瑶经为排瑶的族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为瑶划分的定型时间以及研究排瑶的民间信仰与瑶经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材料。此外瑶经还反映了古代岭南的征战,具有很高的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的历史研究价值。另外,瑶族耍歌堂中瑶胞佩带的精美头饰、配饰,绚丽的服饰,独特的长鼓舞、师爷舞,以及所用的牛角、铜锣、唢呐、芒笛、五月箫、长笛等民族民间乐器,有很强的民族艺术风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传承人物
唐买社公,男,瑶族,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项目名称:瑶族耍歌堂,序号:02-0776,申报地区:广东省清远市。
保护措施
1990年,连南瑶族自治县宣传、文化部们成立耍歌堂、盘王节活动领导小组,对瑶族耍歌堂这优秀文化遗产的承传进行大量的宣传保护、挖掘、指导工作,并在油岭排、军寮排协助举办民间盛大的瑶族耍歌堂活动,还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作了广泛宣传。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评估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