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传说,流传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民间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由于地势关系,历史上永定河流域水患连连,于是河名与避免灾患、安稳生活的愿望相关联。永定河流域流传着大量有关永定河的传说,其基本特征是传说与史实相联系,在传说中映射出历史的影子。
2008年6月7日,北京市石景山区申报的永定河传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Ⅰ-33。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北京最早的文化现象首先出现在永定河一带。辽金建都北京,促成了秦晋文化与永定河文化的交融。“文化中心”首先迁移到了永定河一带,然后才进入了今北京城。在永定河文化中民间传说是其中之一。
永定河石景山段的河水高出北京城数十米,一旦决口,河水如脱缰的野马直冲北京城。金至解放前,永定河决口81次,漫溢59次,河道改道9次,洪水还多次冲进北京城。千百年来,人们怀着战胜永定河水患灾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独具流域特色的文学形式,永定河的传说就是永定河流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传承价值
永定河传说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1、永定河传说记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治理永定河的发展史,反映了永定河周边人民为制服水患,与大自然不懈抗争的斗志和精神。许多永定河传说中就有永定河流域的村庄名字。
2、永定河传说与北京最早的水利工程相关,与历代官府治水的方法密切相联。通过永定河传说的传播,人们更加了解了永定河的水文化和治理永定河的科学方法。
3、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些传说通过永定河这一通向塞外的交通枢纽向塞外广大地区传播。旧时,石景山地段的模式口是京城通往塞外的古隘口,军事重地,也是经商要道,来往于石景山古香道的人们,途经永定河,同时把永定河传说传播到四面八方。
传承状况
北京石景山区掌握着大量永定河传说的传承人年事已高,如不抓紧记述整理,流传久远的永定河民间传说很可能在现代娱乐文化的冲击下渐趋式微,最终随着讲述人的逝去而消失殆尽。
传承人物
永定河传说为集体传承。主要传承人为吕品生,男,82岁,原石景山区文化文物局副局长。另有孙培元、栗加有、李新乐等。
保护措施
为了更广泛地掌握传说的丰富内涵与特色,石景山区文化委员会于2010年组织人员和专家在河北省涿鹿黄帝城,北京区域内的官厅水库、沿河城、三家店、灵水村、琉璃渠村等十几个沿河村落进行调查;2011年对永定河石景山段的庞村、麻峪村、首钢厂区等地段进行实地考察和民间传说收集工作;2012年对永定河丰台、大兴段进行实地考察和民间传说收集整理。通过史书资料搜集、碑刻拓片、民众采访等多种方式进行收集整理。
石景山区级民俗专家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辛勤的工作,石景山区“非遗”办公室分年度、分阶段对永定河流域进行实地考察。
2019年11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永定河传说的保护单位是北京市石景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23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的公告,该项目入选2981家评估合格的保护单位名单。
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