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北京市延庆县民间文学《八达岭长城传说》
阿标
2024-03-30 11:36:30
0

《八达岭长城传说》,北京市延庆县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最早有关八达岭的传说源于上古神话,产生于文字创造之前,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至明代,八达岭长城一线建有八大山寨,寨寨屯兵,每一处村、寨、城、关甚至石、泉等都有传说。八达岭长城传说根植于民间,地域性强,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时间跨度大,是通俗易懂的原生态文学样式,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2008年6月7日,八达岭长城传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Ⅰ-32。

历史渊源

播报

编辑

位于北京市延庆县的八达岭长城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地及交通要道。最早有关八达岭的传说源于上古神话,产生于文字创造之前,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至明代,八达岭长城一线建有八大山寨,寨寨屯兵,每一处村、寨、城、关甚至石、泉等都有传说。连“八达岭”这个名称的由来,在民间传说中也有多种版本。 八达岭长城传说的产生既与当地的特殊环境、历史状况有关,又与生产生活、岁时节令、民风民俗等因素密不可分。 [2]

文化特征

播报

编辑

内容分类

八达岭长城传说有天界神仙、帝王将相、地主长工、农民商人、狐鬼精怪等。这些传说表现的主题思想有歌颂、有讽刺、有鞭挞,从内容上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孟姜女的传说。孟姜女传说是八达岭长城传说的一个重要内容,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虽然孟姜女与长城的传说在全国比较有名,但是具体到了八达岭地区却有着十分鲜明的特色,个性异常明显。在这些传说中,主题表现了修筑长城的残酷、盂姜女的反抗,但是表现的形式却别具一格。20世纪60年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间文学专家张紫晨在岔道村采风就发现,这里村民讲述的孟姜女传说完全不同于其他地方,十分具有地域特色。

秦始皇的传说。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和不屈精神的象征。秦始皇的万里长城虽然“因地形用险制塞”,但是没有如他预想的那样能够永葆“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秦王朝存在了十四年,但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却作为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象征留存了下来,在两干多年的后人评说中展示着它的作用和意义。而秦始皇本人作为残暴的化身,在民间被演绎出许多传说,而且这些传说不是给他歌功颂德,而是鞭答。正因为秦始皇与万里长城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流传在八达岭地区的传说有很大一部分是对秦始皇的讽刺。

风物传说。风物传说是关于山川古迹、江河湖泊、花鸟树木等来历的传说。如八达岭关沟七十二景的传说就与山、石、洞、泉、寺庙等有关。而且,八达岭长城一带明代建有八大山寨,寨寨屯兵,设有军事防御设施,如关隘、城堡、烽火台等。八达岭镇石佛寺村姬文杰讲述了关沟七十二景的风物传说,如世代相传的望京石的传说、六郎影的传说、金牛洞的传说、石佛寺的传说、穆桂英点将台的传说、弹琴峡的传说、五郎像的传说等,都是根据一些真实存在的景物进行联想所创作的传说故事。

八达岭名称由来的传说。清代顾炎武曾两度登临八达岭长城,并赋诗赞颂:“雄托朔地当年大,不断秦城自古长。”郦道元的《水经注·湿余水》明确指出,旧时的居庸关置在八达岭。关于八达岭名称的由来,在民间有多种传说,有的传说虽然不能当做史料,但是如此多的传说版本可以看出人们对八达岭历来都比较重视。传说之一,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诞生于延庆,他看到此处关山险峻、层峦叠翠,于是给此地赐名“巴达岭",后人讹传为“八达岭”。传说之二,明末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征战到此,由关城进攻,攻而不破,大军受阻,累日不进。李自成心急如焚,这时探马来报说,此地叫“ 八达岭”。没想到李自成错听为“八道岭”,他心想:呀!一道岭都没法攻破,前面还有七道岭,于是改途从石峡关进攻。“八道岭”乃是“八达岭”的谐音。传说之三,出自明代蒋一葵所著的《长安客话》:“出居庸关,北往延庆州,西往宣镇,路从此分,故名八达岭。”传说之四,“八达岭”由“把鞑岭”转化而来。鞑子是指北方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把鞑岭”的意思就是说,把守好了就可以不让鞑子进关的一道山岭。 传说之五,“八达岭”是缘自蒙古语。在蒙古语中“八达岭”的意思是险峻山岭,而八达岭地区还真是千山叠翠,万壑纵横,故名八达岭。传说之六,参见于《长城三关的来历》。传说之七,说的是由于修筑八达岭这段工程时皇帝处死了八个监工,使用了神仙指教的“修城八法”又历经了八个月的时间才修建成。所以,这段长城起名为“八达岭”。

历史人物传说。八达岭长城与历代过往和生活于此的历史人物密切相关,历代有远见卓识的人物对八达岭长城也格外重视。因此,在八达岭长城脚下演绎出许多名人与八达岭长城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异彩纷呈,有的读者一看便知道是虚构的,只是寄托了老百姓的一种愿望,而有的传说却与历史重大事件密切相关,从传说中读者可以窥探到历史的真实与人物的生动。

历史渊源

位于北京市延庆县的八达岭长城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地及交通要道。最早有关八达岭的传说源于上古神话,产生于文字创造之前,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至明代,八达岭长城一线建有八大山寨,寨寨屯兵,每一处村、寨、城、关甚至石、泉等都有传说。连“八达岭”这个名称的由来,在民间传说中也有多种版本。 八达岭长城传说的产生既与当地的特殊环境、历史状况有关,又与生产生活、岁时节令、民风民俗等因素密不可分。

文化特征

1

内容分类

八达岭长城传说有天界神仙、帝王将相、地主长工、农民商人、狐鬼精怪等。这些传说表现的主题思想有歌颂、有讽刺、有鞭挞,从内容上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孟姜女的传说。孟姜女传说是八达岭长城传说的一个重要内容,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虽然孟姜女与长城的传说在全国比较有名,但是具体到了八达岭地区却有着十分鲜明的特色,个性异常明显。在这些传说中,主题表现了修筑长城的残酷、盂姜女的反抗,但是表现的形式却别具一格。20世纪60年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间文学专家张紫晨在岔道村采风就发现,这里村民讲述的孟姜女传说完全不同于其他地方,十分具有地域特色。

秦始皇的传说。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和不屈精神的象征。秦始皇的万里长城虽然“因地形用险制塞”,但是没有如他预想的那样能够永葆“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秦王朝存在了十四年,但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却作为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象征留存了下来,在两干多年的后人评说中展示着它的作用和意义。而秦始皇本人作为残暴的化身,在民间被演绎出许多传说,而且这些传说不是给他歌功颂德,而是鞭答。正因为秦始皇与万里长城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流传在八达岭地区的传说有很大一部分是对秦始皇的讽刺。

风物传说。风物传说是关于山川古迹、江河湖泊、花鸟树木等来历的传说。如八达岭关沟七十二景的传说就与山、石、洞、泉、寺庙等有关。而且,八达岭长城一带明代建有八大山寨,寨寨屯兵,设有军事防御设施,如关隘、城堡、烽火台等。八达岭镇石佛寺村姬文杰讲述了关沟七十二景的风物传说,如世代相传的望京石的传说、六郎影的传说、金牛洞的传说、石佛寺的传说、穆桂英点将台的传说、弹琴峡的传说、五郎像的传说等,都是根据一些真实存在的景物进行联想所创作的传说故事。

八达岭名称由来的传说。清代顾炎武曾两度登临八达岭长城,并赋诗赞颂:“雄托朔地当年大,不断秦城自古长。”郦道元的《水经注·湿余水》明确指出,旧时的居庸关置在八达岭。关于八达岭名称的由来,在民间有多种传说,有的传说虽然不能当做史料,但是如此多的传说版本可以看出人们对八达岭历来都比较重视。传说之一,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诞生于延庆,他看到此处关山险峻、层峦叠翠,于是给此地赐名“巴达岭",后人讹传为“八达岭”。传说之二,明末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征战到此,由关城进攻,攻而不破,大军受阻,累日不进。李自成心急如焚,这时探马来报说,此地叫“ 八达岭”。没想到李自成错听为“八道岭”,他心想:呀!一道岭都没法攻破,前面还有七道岭,于是改途从石峡关进攻。“八道岭”乃是“八达岭”的谐音。传说之三,出自明代蒋一葵所著的《长安客话》:“出居庸关,北往延庆州,西往宣镇,路从此分,故名八达岭。”传说之四,“八达岭”由“把鞑岭”转化而来。鞑子是指北方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把鞑岭”的意思就是说,把守好了就可以不让鞑子进关的一道山岭。 传说之五,“八达岭”是缘自蒙古语。在蒙古语中“八达岭”的意思是险峻山岭,而八达岭地区还真是千山叠翠,万壑纵横,故名八达岭。传说之六,参见于《长城三关的来历》。传说之七,说的是由于修筑八达岭这段工程时皇帝处死了八个监工,使用了神仙指教的“修城八法”又历经了八个月的时间才修建成。所以,这段长城起名为“八达岭”。

历史人物传说。八达岭长城与历代过往和生活于此的历史人物密切相关,历代有远见卓识的人物对八达岭长城也格外重视。因此,在八达岭长城脚下演绎出许多名人与八达岭长城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异彩纷呈,有的读者一看便知道是虚构的,只是寄托了老百姓的一种愿望,而有的传说却与历史重大事件密切相关,从传说中读者可以窥探到历史的真实与人物的生动。

传承保护

2

传承价值

延庆县共挖掘整理八达岭长城传说160余篇,这些原生态的文学样式植根于民间,是中国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优美动人的传说在传承中经过无数人的讲述、充实,至今传承不衰,对于弘扬民族文化、研究民间文学艺术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传承状况

八达岭长城传说是口头文学,逐渐远离了它曾经深深扎根的肥沃土壤,缺乏发展的后劲和空间。尽管现代化、信息化已经覆盖了和强烈地影响着八达岭长城传说生存的状况,促动着具有浓重民族多元性的、市井文化与乡民文化迅速交融中的延庆地域文化。但深深扎根于民众中的八达岭长城传说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文化传统,保留着和传承着多样而丰富的文化作品。

传承人物

池尚明,男,八达岭长城传说的代表性传承人。36年来,他走访、收集、撰写长城传说200余篇,其中,有150篇八达岭长城传说故事在各类期刊发表。此外,他还经常参加讲述长城故事、民间文学培训等各类长城故事普及活动,为八达岭长城传说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保护措施

2010年4月,延庆县文化委员会编辑出版了《八达岭长城传说》(上下册)。

2014年12月,县文化馆和八达岭中心小学联合举办国家级非遗项目“八达岭长城传说”传承大赛。

2019年,政府投入资金30万元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八达岭长城传说”动漫;同年11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八达岭长城传说的保护单位是北京市延庆区文物管理所。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八达岭长城传说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北京市延庆区博物馆(北京市延庆区文物管理所)。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山西省万荣县民间...
笑话(万荣笑话),山西省万荣县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30 17:21:51
非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柯尔克孜族的“约隆歌”是在帕米尔地区生活的柯尔克孜族聚居区流传的民...
2024-03-30 17:19:49
非遗 | 广西壮族民间文学...
壮族嘹歌发展到当下已有2000年的传承历史,壮族嘹歌因其唱法中每一...
2024-03-30 17:16:49
非遗 | 广东省雷州市民间...
雷州歌,流行于广东省雷州市的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
2024-03-30 17:13:33
非遗 | 湖南省龙山县民间...
土家族梯玛歌,湖南省龙山县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
2024-03-30 17:10:49
非遗 | 安徽省桐城市民间...
桐城歌,安徽省桐城市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2024-03-30 17:07:15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