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湖北省、河南省民间文学《木兰传说》
阿标
2024-03-30 14:21:17
0

木兰传说,河南商丘市虞城、湖北武汉黄陂区地方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木兰传说是中国民间传说之一,木兰传说始于隋唐时期,以早期中国民间口头语言的流传为主要特征,后以出现完整简练的文字形式为主要特征。共有9个情节,该故事从隋代流传,蕴涵了一千多年来,各个历史阶段的历史信息,涉及伦理、民俗、宗教、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2008年6月7日,木兰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Ⅰ-50。

历史渊源

1

《木兰传说》故事产生于隋唐,古乐府所载《木兰辞》乃唐初国师李药师所作,此期为原生期,以早期民间口头语言的流传为主要特征。此后以出现完整简练的文字形式为主要特征。最后以木兰形象思想内涵的全面阐释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为主要特征。宋元明清时代为衍进期,以木兰思想伦理内涵的进一步强调、充实和木兰形象更加文学艺术化为主要特征。近现代为弘扬期,以突出木兰思想情感中家国情怀的高尚精神为主要特征。当代为流变期,以把木兰传说作为一种传统的人文资源为主要特征。

故事内容

2

姓氏之争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传说纷坛,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魏(《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河南通志》《归德府志》《商丘县志》 《虞城县志》《亳州志》《完县志》等);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朱(清《忠孝勇烈奇女传》、民国《木兰忠烈将军救世真经》)。

花木兰的这一姓氏是在民间的俗称,以为木兰姓花,有三种可能:一个可能是因为木兰本就是一种花名,花木兰就是由木兰花倒装而来;再可能因为木兰小名“花姑”,所以叫“花木兰”;而最大的可能是因为明代戏剧家徐渭写的杂剧《四声猿》。

《四声猿》中有一折戏的名字叫《雌木兰代父从军》。这出戏的剧情从北宋《乐府诗集》之《木兰辞》演义而来,但在《木兰辞》文中,木兰是没有姓氏的。出于戏剧演出的需要,徐渭给木兰取了个“花”姓,突出了木兰的女性美,他还将木兰的父亲冠以“花弧”的姓名,其实所谓“花弧”就是“花糊”的谐音,暗指姓名糊涂不清的意思,这是文学家惯用的手法。

以后,京剧大师梅兰芳改编京剧《木兰从军》,他当时较为慎重,在查阅资料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没有给木兰加上姓。直到解放后,豫剧艺术家常香玉将京剧《木兰从军》改编为豫剧,取名《花木兰》,并在全国巡回演出,还拍成电影,影响广泛。至此,“花木兰”这个称谓在民间耳熟能详,流传开来,使大家就真误以为木兰就姓“花”了。

年代户籍

至于花木兰的出生年代,宋代 程大冒在《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清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谷熟县营郭镇(今商丘虞城县)人;清代宋翔凤的 《过庭禄》以及《归德府志》《亳州志》记载她是隋恭帝时人。而《黄陂县志》则记载她是唐贞观年间人。

《河南通志》《归德府志》和《亳州志》均说她是隋代宋州谷熟县营郭镇人,明代吕坤《闺范图说》记载:“木兰,商丘人。”《大清一统志》说她是谯县东魏村人。清代《亳州志》卷一 舆地志记载:“元候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记,将军名木兰,亳之谯人。睢阳境东南距八十里,曰营郭,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接 营郭今为营郭集,在商丘东南七十里。候有造以为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孝烈谯人。而故居在此,可见营郭之地今属商丘,昔皆属于谯境。”

清代小说《忠孝勇烈奇女传》则声称木兰是唐代黄州府西陵县人。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河南省济源市民间...
邵原神话群,河南省济源市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
2024-03-30 14:47:48
非遗 | 河南省桐柏县、泌...
盘古神话,河南省桐柏县、泌阳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2024-03-30 14:45:17
非遗 |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
都镇湾故事,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
2024-03-30 14:39:23
非遗 | 湖北省、河南省民...
木兰传说,河南商丘市虞城、湖北武汉黄陂区地方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2024-03-30 14:21:17
非遗 | 湖北省随州市民间...
炎帝神农三皇五帝之一,是湖北随州的地方民间传说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
2024-03-30 14:17:58
非遗 | 湖北省兴山县民间...
王昭君传说是湖北省兴山县地方民间传说之一。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
2024-03-30 14:06:57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