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统音乐《蒙古族绰尔》
阿标
2024-03-31 21:52:42
0

蒙古族绰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蒙古族绰尔,又称“冒顿潮尔”,亦称“胡笳”、“潮尔”,是一种边棱气鸣乐器。蒙古族绰尔产生于秦汉时期,至盛唐时在新疆阿勒泰地区流行开来。蒙古族绰尔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长于吹奏蒙古族长调乐曲,音色柔和优美、自然浑厚。

2008年6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申报的蒙古族绰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Ⅱ-134。

历史渊源

1

据音乐家考证,蒙古族绰尔在中国诸多古籍中(包括《诗经》)均有记载,其历史可以远溯至匈奴时期,最迟在蒙古族形成前后就已经产生。其历史至少可追溯到2300年以前。绰尔是在特殊的地域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下产生的,相传早在13世纪蒙古草原盛行英雄史诗说唱艺术时就已十分盛行了。蒙古高原的先民在狩猎和游牧中虔诚模仿大自然的声音,他们认为,这是与自然,宇宙有效沟通、相处的重要途径,由此人体发声器官的某些潜质得到开发,一人模仿瀑布、高山、森林、动物的声音时可以发出“和声”,即蒙古族绰尔的雏形。

基本特征

1

制作材料

蒙古族绰尔多用灌木植物“扎拉嘎”的茎干制作而成,也有木质和竹制的蒙古族绰尔。

制作方法

蒙古族绰尔的制作原理是把原材料从中间剖开,掏空填充物成槽,然后将两槽在一起用羊食道管从管中穿过套住,最后风干即成。风干后在管上开音孔,管子粗细多为成年男子拇指般大小或根据制作材料而定。太细音色过于明亮,太粗不易出声。

乐器构造

清代的《西域图志》卷40中对蒙古族绰尔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绰尔”形如内地之萧。以竹为之,通体长二尺三寸九分六厘,凡四孔,以舌侧抵管之上口,吹以成音。它实质上上下为一有通过空管,长大致在60公分左右,粗细、管壁厚薄视制作材料而定,管身正面在大约管长五分之三处开始,往下开三个间距基本平均的音孔。

演奏方法

蒙古族绰尔的演奏方法别具一格,演奏方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吹管乐器置于唇边吹出旋律。蒙古族绰尔是双手竖着持管,将吹口含在嘴里,靠近门牙右侧,抵住靠近上牙膛的牙壁吹出乐曲。吹奏前,演奏者先从喉管中发出低沉的持续音,运用口腔中的气流吹出旋律,从而构成两个声部和多声部音响。在指法方面,左手在管身下方,左手食指摁最上端音孔,右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放置右手食指旁。

音乐特色

蒙古族绰尔的音色独特,古朴苍凉,深沉凝练。其乐曲内容多为赞美故乡山川河水、飞禽走兽的模仿和对人和英雄的赞美等方面。从音乐风格来看,蒙古族绰尔以短调音乐为主,但也能演唱些简短的长调歌曲。 

演奏场合

它往往在节日里,婚礼上和放牧、祀敖包、祀水土等活动中听到。也是乐手以吹奏楚吾尔的方式对遭到困难以至生离死别的人们进行慰藉的情景。

代表曲目

蒙古族绰尔代表作品有《鄂毕河的波涛》《哈瓦河的流水》《卡纳斯河》《鲜艳的花朵》等。 [4]

传承保护

4

传承价值

一管两声的蒙古族绰尔是传统边棱气鸣乐器和吹管乐器的最原始标本,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在历史、文化和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传承状况

由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蒙古族绰尔艺术的生存发展陷入极度困境,仅剩下一个传承人,抢救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传承人物

乔龙巴特·阿勒先,男,蒙古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绰尔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

保护措施

阿勒泰市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背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6年成立,在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挖据,研究,抢教和保护工作将蒙古族绰尔纳人到申报工作当中。在阿勒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的帮助支持下,安排专人组成普查小组,深入到汗德朵特乡对蒙古成绰尔传乐艺人进行采访、收集、整理和蒙古族绰尔有关的民间音乐资料。听取专家意见,与民间艺人共同生活中,认真了解蒙古族绰尔这一民间音乐的传承历史沿革,并将其当地周边环境一一做了普查,为绰尔的传承和保护打好了基础。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蒙古族绰尔”项目保护单位阿勒泰市文化馆(阿勒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阿勒泰市美术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蒙古族绰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2024-03-31 21:52:42
非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库姆孜是柯尔克孜族独有的古老弹拨乐器,“库姆孜”柯尔克孜族语意是“...
2024-03-31 21:49:20
非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鲁木...
2024-03-31 21:46:31
非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鼓吹乐是新疆天山南北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广泛流传的一个民族器乐...
2024-03-31 21:32:58
非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03-31 21:26:56
非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民歌(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传统音...
2024-03-31 17:51:06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