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非遗文化《冀中笙管乐》
阿标
2024-03-17 18:23:55
0

1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冀中平原,即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一线以北近三十个县市的传统鼓吹乐品种,当地民间俗称"音乐会"。

2006年,冀中笙管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2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冀中平原,即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一线以北近三十个县市的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笙管和奏,故又称"笙管乐"。除笙、管类乐器外,另有云锣、笛及击奏类乐器鼓、铙、钹、铛铛等。乐曲分套曲、小曲及独立成套的打击乐三类。套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是"笙管乐"的主要组成部分。"笙管乐"遍布整个冀中平原。各地农民以村为单位,借乐结会,在本地祭祀、礼仪、丧葬等民俗活动中演奏传承。

冀中管乐原有"北乐会"、 "南乐会"两种演奏形式。"北乐全"乐队编制八至十人,主奏乐器管子的管身较细,音量较小,发音柔和,演奏风格古朴端庄,速度缓慢,比较典雅。"南乐会"乐队编制往往在十人以上,主奏乐器管子的管身较粗,除一支管子为主管外,还配有多支付管,因此,吹奏起来,声音洪亮,旋律多变化,演奏风格活泼风趣,速度较快,比较热烈。近几十年来,"南乐会"逐少盛行,广为流传,成为冀中管乐的代表。

传承意义

3

霸州胜芳镇南音乐会于清末开始兼收高腔、昆曲,成为镇内"两下锅"的最大音乐社团。新中国成立后昆曲逐渐淡出,但至今乐手们仍能吹奏昆腔。在当地众多音乐会中,幡旗、角灯、鼓架、茶挑等构成的宏大阵形成为镇南音乐会的特色。胜芳镇南音乐会的演出仪式、阵形及具有独特风格的相关器物都是佛教音乐在民间的真实遗存,也是认识研究古典佛教音乐及当地民俗民风的重要资料。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冀中笙管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屈家“”营音乐会、小冯村音乐会、高洛音乐会、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正面临着传承的巨大困难,只有加大保护力度,才可能传承这一优秀民间文化遗产。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音乐非遗文化《胜芳镇南音乐...
胜芳镇南音乐会是寺院佛教音乐流传民间的产物,其传承方式为口传心授。...
2024-03-17 18:41:37
音乐非遗文化《高桥音乐会》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冀中平原,即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河北沧州、定州一线...
2024-03-17 18:38:46
音乐非遗文化《高洛音乐会》
高洛音乐会是流传行河北省涞水县义安镇南高洛村和北高洛村的一种传统音...
2024-03-17 18:35:04
音乐非遗文化《屈家营音乐会...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冀中平原,即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河北沧州、定州一线...
2024-03-17 18:28:58
音乐非遗文化《冀中笙管乐》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冀中平原,即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一线以北...
2024-03-17 18:23:55

热门资讯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
非遗 | 中国传统舞蹈《南丰傩...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传统民...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湖北省秭归县民间文学... 屈原传说,湖北省秭归县地方民间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屈原传说经国务院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