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南词是流行于福建北部南平的一种曲艺形式,一般认为是江南的南词于清嘉庆年间由苏州传入南平之后逐渐与当地的民歌小调融合发展而成,是福建省五大曲种之一。
南平南词表演形式是由一人主唱,另有多人分执不同乐器列坐周围,按照不同的行当轮递配合说唱。其旋律婉转曼妙,唱腔舒缓典雅,唱词清新流丽,声调呢哝柔婉,是闽北人民熟悉和喜爱的民间曲艺形式。
演唱特色
早期的南平南词大多以昆曲戏文为主,旋律柔美优雅,婉转动听。后来,为了使典雅的昆曲文辞变得通俗易懂,南词演唱时逐渐改长短句为七字句,融进了本地民歌小调及民间音乐,以适应城乡广大听众的口味。
表演形式
南平南词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操鼓主唱,操鼓者常为主要演员,不用道具,没有化妆。其余演唱者七至十余人不等,围坐于方桌四围,每人手持一件乐器,边奏边唱,以唱为主,间以道白。此外,南平南词在演出开始前或间歇时间,总要演奏一些器乐曲(俗称“十番”)以静场。这种演唱前加奏音乐,中间插入伴奏及结尾又由乐队的音乐冲向高潮至完全结束的方式,形成了南词曲艺不同于其也说唱表演的独特之处。
基本曲调
南平南词的基本曲调是“八韵”,也就是《天宫赐福》曲目中的基本曲调。一共有八句,每一句算一韵。八韵音乐优美动听,悠远婉转,唱词较少,旋律性强,拖腔较长,所以在各个剧目中运用时,常做灵活变化。南平南词的器乐曲,指的是演奏的一些曲牌,如【月儿高】【平沙落雁】【关公围城】等。
早期南平南词曲目多系从昆曲演变而来,清唱戏文。为了使听众听懂南平南词,改文雅艰深的长短句为较为通俗的七字句。常见的曲目中《天官赐福》为各地南词社所共有,为艺人必学必唱的曲目,其他《断桥》《秋江》《出塞》《花魁袖吐》《覆钵》《僧尼会》《合钵收妖》《芦林相会》《昭君和番》《陆文龙祭江》等,后又增加了《卖草墩(国)》《打花鼓》等民间生活内容的曲目。现留有的曲目大部分存于福建省艺术研究所,曲目有《一见才郎》《十八板》《九子升官》《三更天》《女告状三星》《三星天官》《小鲤鱼》等;20世纪50年代以后创作的作品有《当代七品官》《颂王杰》《常青指路》《罢宴》等。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上一篇:曲艺艺术《山东大鼓》
下一篇:中国曲艺艺术《西河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