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艺艺术《锣鼓书》
阿标
2024-03-15 11:39:43
0

1

锣鼓书旧称“太保书”,是在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艺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与地方特点。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神娱民。代表剧目有《网船过渡》《九更天》《高桥八美图》《双珠球》等。

艺术特色

演出形式

3

锣鼓书演出形式是演员自击锣鼓,唱表说书。早期都是单人坐演,后逐渐改为双人或多人站立说唱乃至表演唱。伴奏乐器亦逐渐增加,配有琵琶、扬琴等丝弦小乐队,而常用的主要演出形式为单人说唱配乐队。

演奏方式

锣鼓书演奏方式由一根高绳上挂大锣、小锣。低绳起稳定大锣、小锣的作用,使锣不至于受到敲击后旋转。“坐上首”人面前桌面上放一镲一钹。右腿膝盖上绑扎碎板。左脚前掌踩一个略高于地面的绳套,绳的上端系在固定于桌面上“拨鱼”的带轴敲击锤的尾端。怀抱四弦的“坐上首”人准备停当后,便招呼其他艺人在木桌的左右前侧成扇形于木凳上坐好。大锣、小锣、镲钹、拨渔、散板、四弦这7种乐器由“坐上首”人一人负责击奏并掌握节奏,其他艺人在笛、板胡、二胡、鼓板、木梆、三弦这几种乐器中各司一件。配合“坐上首”人演唱。

演唱手法

锣鼓书艺人们为使比较呆板的演唱显得活跃,往往采用“答腔”和“轮唱”的演唱手法。“答腔”,就是主唱人上下句之间很多的时间间隙,由其他艺人饰其他角色答声。如《高价姑娘》中主唱人既作为叙事人介绍情节,又饰演“高价姑娘”本人。主唱人饰演“姑娘”向亲戚索要一系列的礼品后,又唱“亲戚没钱也好办”时,另一艺人饰新郎,答话:“咋办?”主唱人接唱:“差多差少主家垫。”饰新郎的艺人答话:“妈哟!还得我掏!”轮唱,是艺人们每人按坐的位置轮流各唱一段。如传统曲目《百草花》,就是采用轮唱形式。每人唱某一种花开像什么,然后引出一段小故事。唱完后,另一艺人再唱另一种花开像什么,再唱出一段小故事。整个坐场艺人每人轮流数次。南事先约好的某一艺人唱收尾词结束。

演出内容

锣鼓书的演出内容共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占卜”仪式,古称“太卜”如今还保留着“掐卦”(沿用三国时期诸葛亮的“马前六壬卦”)和“笃笤”;第二种是“民间信仰”仪式,艺人称“社书”,俚人称“太保”。功能如同“社戏”。社书中又分四种类型,即:酬神保泰的“待佛书”、大型庙会城隍出巡时的“接厂”、专为病人驱邪逐疫的“谢菩萨”和专治疑难杂症的巫医行为的“按香台”。这些仪式所祭之神,主要为驱蝗大神刘猛将、抗金英雄岳飞、忠臣良将杨忠愍等等;第三种是唱“社书”仪式中,内容为劝人为善、言情小说、民间传奇故事等。

经典剧目

1

锣鼓书经典剧目有“小书”(即重唱的文书)与“大书”(即重说的武书)之别,但以“小书”居多,如《网船过渡》、《九更天》、《高桥八美图》、《双珠球》、《玉蜻蜓》、《珍珠塔》、《白蛇传》、《文武香球》等;“大书”则有《英烈传》、《罗通扫北》、《呼家将》、《后兴唐》、《七剑十三侠》等。《王婆骂鸡》、《芦花荡里稻谷香》等短篇节目,《打盐局》、《林冲夜奔》等中篇节目及《十二月野花名》、《螳螂做亲》等开篇节目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上海市南汇区传统...
锣鼓书旧称“太保书”,是在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艺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
2024-03-25 22:15:09
音乐非遗文化《蒙古族四胡音...
蒙古族四胡音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蒙古族四胡最具蒙古族特色的...
2024-03-17 11:18:37
中国曲艺艺术《布依族八音坐...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
2024-03-15 15:15:11
中国曲艺艺术《小热昏》
小热昏以说、唱结合,形式自由、简洁,常以单档或双档表演,表演者自操...
2024-03-15 14:21:14
中国曲艺艺术《锣鼓书》
锣鼓书旧称“太保书”,是在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艺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
2024-03-15 11:39:43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历史悠久,相传是秦末兴国上洛山造阿房宫的伐木工所唱的歌。兴...
2024-03-14 20:21:15

热门资讯

中国曲艺艺术《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
中国手工艺术《萍乡湘东傩面具》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傩面具雕刻源于清代,由湖南太丈传入,已祖传三代,其继承的是宋代傩面雕刻技艺。萍乡湘东...
中国手工艺术《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云南原始的传统手工技艺,傣族自古喜爱用陶,制陶在傣语中称为“板磨”,俗称“土锅”。...
艺术 | 傣族打击乐器《象脚鼓... 象脚鼓还受到景颇、佤、傈僳、拉祜、布朗、阿昌和德昂等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
艺术 | 民族乐器《铃鼓》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
中国手工艺术《阿昌族户撒刀锻制...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过程须经下料、制坯、打...
重庆传统舞蹈艺术《铜梁龙舞》 铜梁龙舞是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区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铜梁龙舞包...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维吾尔族桑皮...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新疆地方传统手工技艺,维吾尔族桑皮纸以桑树枝内皮为原料,桑枝内皮有粘性,纤维...
中国手工艺术《武夷岩茶(大红袍...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福建省武夷山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
中国手工艺术《蒙古族勒勒车制作...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勒勒车是蒙古族地区的牛车,又名辘轳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