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木版年画属于民间美术,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年画内容主要是喜庆迎新和避邪两大类别。漳州木版年画的雕版分阳版和阴版两种,印制“幼神”人物背景色(红)的版为阴版,这种阴版的刻法和用法在中国所独有。雕版上所有线条和色块的边缘都是向外倾斜的,这便于印制时调节水分。印制时采用版套印,先色版后黑线条版。
漳州木版年画主要流传于漳州的芗城区和闽南、岭南一带,并远销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漳州木版年画艺术技法和工艺过程独具一格,其雕版线条粗细迥异、刚柔相济,以挺健黑线为主。用色追求简明对比,印制采用分版分色手工套印,称为“饰版”。所用颜料分水质和粉质两种,有大红、淡红、黑以及本色纸诸种。漳州年画构图大方,造型夸张,特别是用黑纸印制的年画,为其他地区罕见。
漳州木版年画的雕版分阳版和阴版两种,印制“幼神”人物背景色(红)的版为阴版,这种阴版的刻法和用法为中国所独有。雕版上所有线条和色块的边缘都是向外倾斜的,这便于印制时调节水分。印制时采用版套印,先色版后黑线条版。
雕印
漳州木版年画雕版所用的木材一般选用坚硬、纹理细腻的梨仔木、红柯木、枣木等。雕刻时,先将欲雕刻的木材面进行厚度2.5厘米左右(双面刻时约5~6厘米左右)的熟板处理。然后将几经修稿的年画图稿,在毛边纸上勾出定稿图案,将其背面准确贴在木板上。雕刻时,首先必须分出阴阳,运用“代”“支”“挑”“跟刀”等刀法进行雕刻,雕版上的衣纹要显示刀锋,刻的线要挺拔流畅,直到出渣净底,才算完成。
着色
由于漳州木版年画套印着色的制作方法有着多用原色、少用或不用间色的要求,所以其采用的颜料多以粉质酸性为主,如大磨粉、青绿、佛头蓝、朱红、金黄、桃红、槐黄、金粉等 [14]。在调色前,先将各色料分开,经水漂数日;调色时,用牛皮胶或桃胶溶化,渗入适量明矾(以防龟裂)和冰糖(增加高度),与色料搅拌均匀即可使用。《老鼠嫁女》中的老鼠则使用鼎底黑烟,经刨刮研磨细、筛斗筛过,再以前述方法调配,印制的老鼠皮毛显得浅灰,比用墨汁加白粉印制的更具真实感。
用纸
漳州木版年画采用的纸张是闽西长汀、连城的“玉扣纸”(连城四堡曾是宋代雕版书籍印刷地之一)和溪口的“福书纸”。这些纸张均用幼竹纤维手工制作,具有纸色洁白、纸面光滑、质地柔韧、张力均匀、吸水性强、不易磨损、造价低廉等特点。这些纸经漳州民间染纸作坊加工成大红、朱红、黑色,作为漳州木版年画的底纸。漳州木版年画中也有用本色(米黄色)“玉扣纸”印刷的年画,但若用本色纸印刷“门神类”年画则需加印一版淡红色作为底色,用这种纸印刷的木版年画谓之“幼神”,而用染纸坊加工纸印刷的则称为“粗神”。
过程
漳州民间木版年画的基本制作过程是:先在梨木等木质平板上描稿镌刻成各种色块版和线条版,然后分色分版,采用短版套印于纸上。
1.按要求在纸上绘好各种近于白描的画稿(粉本),然后反贴于已制成待刻的平极上。待其干后,以墨鱼草磨薄画稿,使之更透明清晰,便于镌刻。
2.将雕版的用材(多以梨木、相思木、红柯木、石榴木等为材,而梨木为最多用),水浸一个月,然后晾干三个月,刨平,以备复稿。
3.镌刻时要严格按“粉本”的要求。一般以人物脸部为先,接着是手—脚—身。其他部分是先刻面积大的,后刻面积小的,直至完成。
4.根据不同品种的年画,选用纸本色、大红、朱红、黑等不同颜色的纸张。除本色纸不必预先制作外,大红、朱红、黑色纸均须由民间染纸作坊用闽西本色纸预先染制。而“幼神”上,淡红色的人物背景是由木版年画艺人自己雕刻阴版,并调制红颜色在本色纸上套印而成的。
5.在酸性染料或粉质颜料中调入白土粉和牛皮胶液,并按绿、黄、红、蓝等色分别装入陶钵中;人物脸部的色用本地白土粉(垩白)或铅粉、米浆调入适量的金黄色(酸性染料)而成;黑烟色、白土色分别单独调胶作备用。
6.印完每一色晾干后,再印第二色;各色版印完后,最后才印“黑线”版。未上黑线版的,皆属未成品。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上一篇:中国绘画艺术《桃花坞木版年画》
下一篇:中国绘画艺术《杨家埠木版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