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木版年画,四川省德阳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与剑南春酒、赵坡茶并称绵竹三绝。
绵竹年画以木版刻印、手工彩绘为特色,又称绵竹木版年画。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内容以吉祥喜庆、民间传说、乡土生活等为主,构图丰富夸张、色彩鲜艳明快,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特色。
2006年5月20日,绵竹木版年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1。
绵竹年画始于明末,清代乾隆、嘉庆前后为鼎盛期。据道光二十九年绵竹县志记载:“绵竹西北山林所产,以竹木为大宗,竹纸之利,仰给者数万家犹不足,则印为书籍,制为桃符,画为五彩,神荼郁垒,点缀年景。”绵竹年画不仅在中国西南、西北地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且还深受印度、缅甸、泰国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喜爱。
绵竹龙门山中段与成都平原北部连接,成都自唐以来便是国内雕版印刷的中心,绵竹受其影响,相传在宋代已有木版年画生产。据口述资料,清代乾嘉年间,绵竹有年画从业人员九百余人,大小规模不一的作坊三百多户,年产包括门画、斗方、屏堂、杂条、拓片、案子在内的年画一千二百多万幅,远销云南、贵州、陕西、青藏、两湖及四川省内各地。绵竹木版年画的题材除传统的门神画以外,还涉及戏曲故事、山水花鸟、写景纪实、吉祥图案等。绵竹各地年画制作有专业分工,城区偏重拓片、杂条、斗方、案子,并兼及门画;清道乡偏重彩色清水大袍;遵道乡偏重美人、娃娃戏,如此等等。绵竹木版年画兴盛时,出现了行会组织“伏羲会”,自发对年画产品进行评议。20世纪初,绵竹木版年画开始衰落,此后日趋萧条,休业者众。
传承价值
1、历史价值
绵竹木板年画是西南地区艺术文化积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承载着当时的社会民俗文化,反映了普通大众的意识形态,它记录了本地域的特色文化传统和历史轨迹,见证了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以及大众审美情怀、理想感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文化价值
绵竹年画的文化价值,突出表现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以及其本身所代表的吉祥和谐文化。
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形式,绵竹年画透着“明劝戒,驻升沉”、“成教画、助人论”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年画故事里永远叫人从良向善、知荣辱、达孝道。在过去里年画艺人担负着民众道德教育和审美需求的重负。当前社会道德缺失,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有着教育意义。
“吉祥”的本意是好运的预兆,祥润。吉祥是中国人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装饰至善至美的本质。吉祥心理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心理的优良基因,需要传承下去。这种吉祥符号以不同材质反复出现于人们的生活场景中,构成了传统民间民族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奠定了中国传统的积极主动的人生状态。寄托着人们希望经济发展、人财两旺的心愿,激励人们在危机中勤劳、自信、发财。这种文化内涵的积淀也是现在消费者精神文化需求的热点。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木版年画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华,更为重要具有文化母语的价值。现代科技与全球文化融合的双重冲击,使得由农耕文化孕育的民间艺术遭到毁灭性的重创。本土的原生文化形态被不断吞食、扭曲,被以“现代”为标准的生活观念所取代,在这个大趋势中,各国和地区都更加重视和强调“文化母语”的价值,而民间文化正是中国文化的母体呈现形式之一,是民族精神情感、个性特征、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所以保护民族文化就是在传承民族精神。积极开发利用地区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对绵竹年画这一民间艺术遗存加以保护和发展,使后人能够从中吸收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精神财富。
3、艺人价值
绵竹年画在艺术形式方面,以写意、传神为主,充分反映了普通民众的审美趣味和节目需求,保持了浓郁的乡土韵味和地方特色。在艺术设计思维方式方面,致力于表达创作者的“意象”。绵竹年画寓意于形,借音达义。如传统年画图案“连(莲)年有鱼(余)”‘“莲”通“连”。同时也象征着多子多孙;“鱼”与“余”谐音,“连年有鱼”即为年年有余,象征着富足,美满。在审美方面,绵竹年画具有强烈的符号特色:质朴、简明、强烈、鲜明的独特艺术风格。是民族、地域文化身份认同的符号系统。
4、经济开发价值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共计交往进一步扩大,中国传统艺术逐渐得到各国的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称为全球了解中国最好的途径之一,也是中国与外界交流最好的载体。近年国人也重新认识到传统民间艺术的价值。包括绵竹年画在内的民间艺术,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a、市场价值
随着灾后重建,绵竹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壮大,绵竹年画作为当地最有特色的文化旅游纪念品,拥有巨大的潜在旅游商品市场,市场价值得到不断提升。
其次,随着物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有更高的发展和要求,大众文化品位不断提升,工艺品市场、收藏品市场逐年扩大,年画的独特艺术魅力也随之被更多人了解和欣赏。绵竹年画作为中国传统四大年画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品与欣赏价值,作为工艺艺术品及收藏品市场潜力巨大。
b、产业价值
绵竹年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更多的是作为年俗商品、生活用品存在的。它不仅仅是艺术品,同时也是商品。作为商品,它就具备产业背景,要开发它的市场就需要进行产业化建设。建立专门针对年画的产销企业,对年画的生产与销售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提高年画的市场竞争力,将年画的发展与市场相结合。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道路能够为年画带来经济效益,为传承和发展木版年画这一艺术事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提供经济支持和物质保障,从而显示出民间艺术价值的回归,所以绵竹年画具有深远的产业价值潜力。
传承现状
20世纪50年代以后,绵竹木版年画在多次政治运动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不少传承人被剥夺了绘画的权利,古版亦遭破坏。近20年来,年画的制作与生产虽已恢复,但市场开始萎缩,因此有的传承人卖版子毁笔,不再从事年画制作。
传承人物
陈兴才,男,汉族,1920年生,四川绵竹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绵竹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
李芳福,男,汉族,1930年生,四川绵竹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绵竹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199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绵竹年协博物馆舍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建设投资600余万元。通过建立年画博物馆,可解决目前传统年画正面临的“失传”之险。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绵竹年画博物馆获得“绵竹木版年画”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绵竹木版年画项目保护单位绵竹年画博物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