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扑灰年画,亦称“民间写意画”,山东省高密市民间传统美术,高密扑灰年画起源于明朝初期,始创者是高密北乡公婆庙村的一户王姓人家。高密扑灰年画多采用全开纸作画,以大见长,从构图上看,往往采取宁简勿繁的手法,除了花卉条屏、人物画注意突出人物形象的高大丰满外,少用背景甚至省略背景,让人物占满画面空间,形成二度空间透视的平面构图,极具醒目效果。
艺术特点
综观高密扑灰年画不同发展时期的艺术风格,早期的扑灰年画,由于受庙宇壁画的影响较深,一般工多意少,风格粗犷,除人物的手部、眉眼细绘外,其它部位皆快速涂抹,以水墨为主,显得古朴典雅,被人们称为“老抹画子”。清乾隆时期以后的扑灰年画,以色代墨,色彩艳丽,形象追求动感,线条显示豪放,人物面部多为胖耳大腮,丰润中不失俊秀,肥硕中尽显福态,改变了“老抹画子”那种黑乎乎的直感,形成了一种新的格调。
构图特征
高密扑灰年画多采用全开纸作画,以大见长,常见的有“大褂子”、“大横披”、“四条屏”、“八条屏”等。从构图上看,往往采取宁简勿繁的手法,除了花卉条屏、人物画注意突出人物形象的高大丰满外,少用背景甚至省略背景,让人物占满画面空间,形成二度空间透视的平面构图,具有一定的醒目效果。
表现手法
高密扑灰年画即便是表现故事的浩大场面,也只选取某个重点场景,画龙点睛,只画出重点的一部分,至于“相关的那些事”或“千军万马”的气韵,则留给欣赏者自己去联想、体味。像《长坂坡》,作者仅画了赵云挥舞宝剑的形象,其他人物场景一概舍去。这种表现手法,实际上与京剧表演艺术中的简约、国画艺术中的意到笔不到方法相吻合。
扑灰年画制作是根据作者所构思的题材内容,打好腹稿后,先用柳枝烧制成的炭条勾出轮廓,即粉稿,然后扑抹在另外的白纸上,就叫作“扑抹”。这是扑灰年画的第一道工序,如此可以扑抹数张画稿。如再增加数量,可以在扑好的一张画稿上再用柳枝炭条描一遍,重扑。
制作扑灰年画的第二道程序是“手绘”。“扑抹”是基础,“手绘”是关键。“手绘”复杂得多,主要包括“大刷狂涂”、“细心巧画”、“描子勾拉”、“粉脸”、“涮手”、“赋彩”、“开眉眼”、“勾线”、“涮花”、“磕咸菜花”、“描金”、“涂明油”等步骤。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上一篇:中国绘画艺术《杨家埠木版年画》
下一篇:中国绘画艺术《朱仙镇木版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