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广西壮族传统建筑《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阿标
2024-03-27 14:56:46
0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地方传统建筑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始于魏唐的干栏式建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木建筑有民居(木楼)、鼓楼、风雨桥、寨门、井亭、凉亭等,种类繁多,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至今仍然保持了古代干栏式建筑的一些基本特征。

2006年5月20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30。

历史渊源

1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最早可追溯至原始氏族社会早期甚至是更早的巢居时期,那时的黔台语族的先民,就已创造了这种以“竹木结构”“卯榫结构”“雕梁画栋”为特色的“建筑文化”,侗族人民将其完整的传承了下来。

魏唐时期,侗族就已经有了干栏式建筑,至今已有将近一千多年的历史。《魏书·僚人》就有“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的记载,这足以证明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悠久历史。在这一时期,侗族本构建筑营造技艺逐步的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当代的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传承保护

2

传承价值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侗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造型美观,工艺绝伦。侗族整座木构建筑以榫卯连接,不用一颗铁钉,但却十分牢固,不仅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而且是侗族民间文化的杰出代表,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传承现状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侗族传统民间工艺,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主要通过民间工匠传承,但是,当代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出现危机,主要是因为建筑工匠后继乏人、木材来源匮乏。

传承人物

杨似玉,男,侗族,1955年生,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人。2006年5月20日,杨似玉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申报。申报项目: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杨求诗,2017年12月28日,杨似玉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申报。申报项目: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保护措施

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以及区文联共同举办,区民间艺术家协会承办,黎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协办的“贵州鼓楼风雨桥技艺传承人高级研修班”正式开课,有来自各区县的鼓楼、风雨桥技艺传承人40余人参加了培训活动。授课教师有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古建筑专家以及民间文艺家等专家学者及工艺大师,就以“鼓楼及风雨桥的传承与保护”为主题展开培训。

2001年,侗族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杨似玉成立公司,截至2018年,已收徒弟近300人,通过“公司+工程+学徒+传承”的模式,力求培养出更多新生代掌墨师。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从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黎平县文化馆、柳州市群众艺术馆、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心获得“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项目保护单位柳州市群众艺术馆评估合格。“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项目原保护单位黎平县文化馆、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心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心)、黎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广西壮族传统建筑...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地方传统建筑技艺...
2024-03-27 14:56:46
非遗 | 广西壮族自治区传...
壮族织锦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
2024-03-27 14:07:22
中国建筑艺术《侗族木构建筑...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始于魏唐的干栏式建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
2024-03-16 15:50:41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