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贵州省雷山县传统建筑《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阿标
2024-03-27 15:05:38
0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贵州省雷山县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苗寨吊脚楼由“巢居”形式衍变而来,用竹、木搭建,建筑下部呈镂空形态,被称为“半干栏式”木结构建筑,该建筑类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

2006年5月20日,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31。

历史渊源

1

苗族是由中华上古时代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苗蛮族团演变而来的,三苗时代已形成。苗族人民迁徙到黔东南后人住西江,包括民居建筑工艺在内的各种古老的苗族文化也随之被带到这里,并在此地得以继承和发展。

在中国历史书上有“北人穴居,南人巢居”之说。春秋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在《九歌·东君》中写道:“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槛”指的就是“干栏式”建筑。屈原诗中所描述的正是楚地苗族和其他民族先民们的住房。据史书记载,苗族多居山洞,结草为庐以蔽风雨。事起即建造岩墙木屋,耸以吊楼。可见苗家吊脚楼由来甚久。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正是其先民传承下来的古老建筑工艺在适应山区新环境下逐步完善的体现。

传承保护

2

传承价值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连同相关营造习俗形成了苗族吊脚楼建筑文化,它对于西江苗族社会文明进程和建筑科学的研究具有珍贵的价值。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是苗族先民从长江中下游流域辗转迁徙所带来的古老干栏式建筑工艺在适应山区新环境下的逐步完善,是苗族建筑文化的载体。在民居建筑中,吊脚木楼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位,而且它是苗族等少数民族安身立命、繁衍后代、延续民族历史的根基。西江千户苗寨规模大,气势恢弘,是自然环境、民族、历史、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的综合体,对研究苗族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对苗族人民来说,它又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传承现状

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的实物保护与建筑文化的延续却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

1.由于吊脚楼建筑工艺以师传方式进行传承,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传承方式相当脆弱。在西江千户苗寨,木匠师傅已为数不多,有些人年事已高。

2.地质易崩塌、滑坡,民居建于斜坡陡坎之上,加上建筑年代久远,干燥易燃,火灾隐患大,以及生产生活用火,都是导致建筑实体毁损的危险因素。

外来文化的冲击,思想观念的改变,使一些年轻人渐渐化民族认知感和认同感,许多年轻人已经不愿意住陈旧的木房,认为居住木质结构的房屋是一种落后与倒退,而喜欢住高大整洁的楼房,不愿意去学习这种古朴建筑的技艺。

4.新式建筑的介入,造成西江千户苗寨的建筑风格严重失调,文化内涵变得极不协调,特别是交通建设和办公楼、民居房建设,给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建筑艺术保护带来很大压力。

传承人物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当代省级传承人为唐炳武。另外,现有40多个能独当一面的苗族建房木匠,他们都师从于本家或寨中的前辈或兄长木匠,形成代代传承的格局。

保护措施

黔东南政府在规划中对西江传统村落进行强制性的保护,规定新修的建筑主体必须保持木结构、瓦屋顶的风貌形式,限高11.6米。

为加强对包括吊脚楼在内的整个西江景区的保护,雷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完成了《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保护性控制性规划》《 雷山县西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启动《雷公山苗乡旅游区总体规划》和《西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西江村2010年获得景区门票收人中的150万元作为传统建筑保护的奖励基金,为此,雷山县政府制定了《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奖励办法》。西江村的传统建筑保护的奖励基金自2011年起改为景区门票收入的15%,比2010年有相当大幅度的提高。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项目保护单位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贵州省贵阳市地区...
皮纸制作技艺,贵州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
2024-03-27 21:22:19
非遗 | 贵州省湖南省传统...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湖南省凤凰县、贵州省雷山县地方民间传统手工技艺,...
2024-03-27 16:27:06
非遗 | 贵州省云南省传统...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贵州省雷山县、云南省大关县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
2024-03-27 16:17:22
非遗 | 贵州省玉屏侗族传...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
2024-03-27 16:17:07
非遗 | 贵州省雷山县传统...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贵州省雷山县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2024-03-27 15:05:38
非遗 | 贵州省丹寨县传统...
蜡染技艺(苗族蜡染技艺),流传于苗族聚居区的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
2024-03-27 14:20:18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