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玉屏箫笛以一种特有的水竹为原料,经过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个工艺流程制作而成,制作工序繁多复杂,且均采用手工制作。
玉屏箫笛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具有外形美观,音质纯正,音色美,音韵悠远等特色。其雕刻之诗词歌赋、名人佳句兼山水花草、飞龙舞凤图案,将形声之美融为一体,使箫笛既为高雅的乐器,亦为十分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也是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其中,尤以传统对萧为贵,每对分雌雄,雌萧略细,雄箫略粗,音如凤鸣龙吟之别。然雌雄皆配,刚柔相济,其声和谐,娓娓动听,夜静弄之,如注如诉,如怨如泣,遥寄相思有感于衷,音韵变化无穷,喜怒哀乐皆在其中。善弄者,明月清风,仙音六律,另有妙境,故亦有“神箫玉笛”之称。
玉屏箫笛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箫笛的典型代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以生长在玉屏县境内的一种特有的水竹为原料,经过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个工艺流程,制作工序繁多复杂,且均采用手工制作。从伐竹到制成,箫制作有24道工序,调音笛有38道工序。最后在箫笛表面刻以诗画,管身的古铜色彩刻上各种图案、诗词更显得古朴典雅。
取材
制作玉屏箫笛的材料要求非常严格,须采用一种特有的长在阴山溪旁少见阳光的水竹为材料。这种竹子竹节长、肉厚,通根粗细基本一致,拇指般大小。砍竹时间也很讲究,须在立冬后两月内为好。这时的竹子含水和糖份糖分少,做出的箫笛不易开裂和霉变。
选取的竹材须杆直,头尾大小(取材部分)匀称,竹节稀(30公分以上),且生长三年以上的水竹。制作玉屏箫笛的材料多取自于本县的飞凤山和太阳山上。这两山上生长的一种质地极优良,产量不多的黑紫竹,更是制作高档产品的好材料。
取材环节共有四道工序:选材、下料、烘烤校直、检验入库。
制坯
①刨外节:也称粗刨,就是刨平竹子的节头部分;
②刮竹:将竹材刮去外皮;
③选材、下料:根据需制作产品品种的长度、粗细,挑选符合要求的竹材下料;
④通内节、打头子;
⑤再次烘烤加热校直(称为精校);
⑥刨二道节(也称精刨);
⑦弹中线、滚墨线;
⑧打音孔;
⑨水磨;
⑩修眼。
箫的制作须增加“开叫口”“开花窗”二道工序。制坯工艺中,以传统扁箫制作过程中的夹扁竹和开叫口最为关键。夹扁竹技艺为当前国内箫笛制作仅有的一项绝艺。解放前,这一绝艺属郑氏专有,秘不外传。至20世纪50年代,才得以公开。夹扁竹是处理生竹的一道工序。系用柴火将竹料烤“熟”,用铁钳从头至尾依次轻夹竹管,使之渐成椭圆形扁竹,并以木夹校直。“叫口”即箫的吹孔,开得不适、音量、音色、音准都受影响。
雕刻
箫笛雕刻分刻字、刻图。传统产品最初只刻店铺字号、日期。1930年起,始有龙凤、花卉、山水雕刻,雕刻内容其后逐步丰富。雕刻大致分为脱墨磨字、粘贴图样、雕刻、水磨纸屑四道工序。
刻字用单刀。行、草、篆为阴雕,隶为阳刻。传统雕刻,按“永字八法”归纳为搠、戮、划、剔、凿、挑、剜、拓8种刀法。在运刃上,按竹质纤维分竖刀、横刀;按字体笔画分顺刀、逆刀;按材料与字体结合分竖顺竖道、横顺横道,斜顺斜逆等。
刻图,初用单刀,运刃须滑回,速度较慢。20世纪60年代,始改用双刀刻图。各种刀法皆一挥而就勿须滑回,横竖顺逆,运用自如。构图采用条幅式,阴雕。1980年起,始有盘龙浮雕。
成品
经过烘烤上镪水、水磨洗涤、填色、揩去颜色、上漆四道工序。在四道工序中以打磨工艺为主。原始打磨用骨节草,擦去箫笛表面尘垢,再用玉钏子打磨光亮。1958年后,改用水砂擦笛,寿珠子打磨。此艺沿袭至今。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上一篇:中国手工艺术《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下一篇:中国手工艺术《阳城生铁冶铸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