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树皮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黑龙江省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传统的桦树皮加工技艺有四个步骤:一是剥取树皮;二是将皮子浸软或煮软;三是剪裁缝合;四是装饰图案。装饰手法有用砸压的,也有用剪贴的,各民族都把象征吉祥、喜庆、平安、丰收的图形装饰在桦树皮制品上。
2006年5月20日,桦树皮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Ⅷ-83。
考古资料证明,大约3000年前,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已经有了桦皮制品,1959年,呼伦贝尔盟满洲里市扎贵诺尔发现的汉代鲜卑墓中,曾出土上千件桦皮器皿盖。1960年扎资诺尔汉墓中,又发现多种桦木、桦皮制作的器皿。在呼伦贝尔盟白辛墓和兴安盟科右中旗巴札嘎墓中也出土过辽代北方少数民族使用过的桦树皮器皿残件。史料中,也可见中国三江流域的古代民族使用桦皮造物的记载,《北史》记室韦族“用桦皮盖屋”;《吉林外史》记载:“当地有桦皮船及以桦皮盖的窝棚”。
传承价值
桦树皮制作技艺是狩猎民族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创造出来的种特殊文化体现了狩猎民族的聪明才智,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主要流传在中国鄂伦春、鄂温克和达干尔族聚居地,以及古代黑龙江流域的赫晢族聚居区。桦树皮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科研和艺术价值。
传承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游猎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狩猎文化已渐衰微,并受民间艺术自身发展的局限,桦树皮制作技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和发展危机。
传承人物
付占祥,男,1955年12月出生。2007年6月,付占祥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黑龙江省申报。
保护措施
黑龙江省饶河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了5个传习所,建设完成了桦树皮制作技艺展览馆。
2017年10月25日起,黑龙江省省非遗中心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桦树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付占祥桦树皮制作技艺抢救性记录。
2018年6月25至27日,在取桦树皮最佳时节奔赴双鸭山市饶河县,全程记录了付占祥师徒扒取桦树皮的技艺流程。8月10日至12日,黑龙江省省非遗专家、桦皮研究学者张敏杰对付占祥进行了前期口述访谈,根据访谈撰写口述史后,又于9月15日对付占祥进行了为期3天的正式口述史访谈。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鄂伦春自治旗文化馆、饶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桦树皮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桦树皮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饶河县赫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估合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桦树皮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鄂伦春自治旗文化馆(鄂伦春自治旗美术馆)。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