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是以植物的树皮为原料,经过拍打技术加工制成的布料的技术。
2005年,“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被海南省政府公布为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编号Ⅷ-84。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的历史非常悠久,据古代典籍记载,至少在3000年以前海南岛便出现了树皮布。由晋人裴洲《东观汉记》一书可知,汉代已有用树皮布做冠的记载,当时边疆少数民族还以树皮布制衣裳、被褥。古代文献中所称的楮冠、谷布衣,就是用树皮制成的衣冠产品。由于树皮布本身容易腐烂,难以作为历史证据久远留存,唯有制作树皮布的工具之一石拍被遗留了下来。
清代琼州定安县知县张庆长(1752—1755在任)《黎岐纪闻》载:“生黎隆冬时取树皮捶软,用以蔽体,夜间即以代被。其树名加布皮,黎产也。”而且在今天的白沙、昌江、陵水、保亭等县博物馆均收藏有树皮布。
大概到了明代,海南沿海地区已经不再使用树皮布,海南中部地区大约使用到清代以后。
传承价值
树皮布在人类学及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因为只有树皮布才可证明,人类衣物从无纺布到有纺布的发展过程。用树皮布制作衣服,是黎族人民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传承现状
在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海南岛上的树皮布及石拍由生活中消失,而进入了博物馆。更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国内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竟然不知道海南黎族人民这一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发明。在黎族地区,年轻一代已不知树皮布为何物。因此,对于树皮布制作技艺的保护和发掘整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简陋的文化馆里,陈列着一件收集于解放初期的用树皮布制作的树皮被,上面落满了灰尘,虫蛀斑斑。由于缺乏文物保护资金,不能建成一间像样的文物陈列室。如果保护不善,树皮做成的东西很快就烂掉,对树皮被和树皮衣的保护迫在眉睫。
传承人物
黄运英,男,1947年9月出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申报。申报项目: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
保护措施
2005年,“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被海南省政府公布为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编号Ⅷ-84。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获得“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