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装戏具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苏州的剧装戏具制作可上溯至明代中叶,它与当时南戏北调中的昆曲相伴而生。明清以来,苏州一直是丝绸和棉布的主要产地,苏州的刺绣也因技艺精湛而名闻海内外。19世纪30年代,京剧界最负盛名的四大名旦的剧装均在苏州定制。
2006年5月20日,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82。
苏州的剧装戏具制作可上溯至明代中叶,它是与当时南戏北调中的昆曲相伴而生的。
明清以来,苏州一直是丝绸和棉布的主要产地,苏州的刺绣也因技艺精湛而名闻海内外。在此前提下,苏州剧装戏具制作具备了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19世纪30年代,京剧界的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四大名旦的剧装均在苏州定制。
伴随着中国戏曲的发展,各种为戏曲配套的戏衣和道具逐渐出现,其制作的手工艺体系也日臻完善。
传承价值
苏州剧装戏具自明代开始形成规模,其主要价值不仅是它汇集了多种传统手工艺,而且在长达五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伴随着中国戏曲的发展,形成了为戏曲配套的各种戏衣和道具,同时形成了千锤百炼的独特的手工艺体系。正是有了技艺精湛、制作精良的戏衣戏具,才有了丰富多彩的舞台。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实用价值、也有独到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1、历史价值:苏州剧装戏具沿袭了几百年的历史变革,许多制品以明代服装为依据,掺合清代、民国初年的特征并涵盖了中国服饰的演变;
2、实用价值:苏州剧装戏具不仅为剧团、文艺团体提供服装道具,也为少数民族提供服装及装饰用品;
3、文化艺术价值:苏州剧装戏具不仅融合了美术、色彩、造型等多种工艺,而且它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独立的艺术品,高档的剧装已被许多知名人士作为艺术品收藏。
传承人物
李荣森,男,汉族,1956年9月生,祖籍江苏省镇江市。2007年6月,李荣森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苏州市申报。
孙颖,女,汉族,1957年7月生,北京市人。2009 年6月,孙颖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剧装厂申报。项目名称:剧装戏具制作技艺。
保护措施
2006年10月1日,《中国传统戏衣》一书由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
截至2007年,苏州市已建立了苏州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保护机构,着手剧装戏具制作技艺资料的收集、研究和复制历史上的优秀代表性作品,建立由专家和技艺人员参加的苏州剧装戏具研究小组,招收和培养剧装戏具制作的接班人。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京剧装厂、苏州剧装戏具合作公司获得“剧装戏具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剧装戏具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苏州剧装戏具合作公司评估合格。“剧装戏具制作技艺”项目原保护单位北京剧装厂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北京剧装厂有限责任公司。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