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拍胸舞,福建省泉州市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拍胸舞”又称“拍胸”“打七响”“打花绰”等,是福建省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尤其在泉州地区,大到政府举办的各种重大文化活动、大型文艺踩街,小到各单位的集会庆典、乡村民间的迎神赛会,以至普通百姓家的婚丧喜庆,随处可见“拍胸舞”身影。拍胸舞成为泉州乃至闽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拍胸舞形式比较简单,仅一二人便可随时随地随意起舞。泉州拍胸舞是泉州地区原住民闽越族舞蹈的历史遗迹,是闽越人蛇图腾崇拜的一种历史见证,是具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的闽南民间舞蹈活化石,被国外称为“东方迪斯科”。
2006年5月20日,泉州拍胸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12。
泉州拍胸舞的记载始于宋代。宋代南戏(即今闽南的梨园戏)剧目《郑元和》中的《莲花闹》一场,就有“拍胸”出现。后来戏曲艺人为了剧情的需要,对“拍胸”进行艺术加工,赋予舞台上的规范动作,充实其表演内容。相传拍胸舞出自园戏名剧《李亚仙》:富家公子郑元和上京赴考,途识名妓李亚灿,郑落入烟花院,三千两黄金散尽后,被鸨母赶了出来,与叫花子为伍,他苦中作乐以卖唱为生,自编出拍胸这一亦唱亦舞的独特艺。
传承价值
泉州拍胸舞是泉州地区原住民闽越族舞蹈的历史遗迹,是闽越人蛇图腾崇拜的一种历史见证,是具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的闽南民间舞蹈活化石。
泉州古老剧种梨园戏《郑元和》中保留了“莲花落”乞丐拍胸一折,当今民间拍胸舞又使用、保留了泉州南音的《三千两金》,这种文化的传承关系也具有研究价值。
传承人物
郭金锁,汉族。福州市鼓楼区人,1940年10月生,福建省漳州市申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拍胸舞第四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李水星,汉族,泉州市鲤城区人,1949年10月生,福建省泉州市申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拍胸舞第一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邱剑英,汉族,泉州市鲤城区人,1931年7月生,福建省泉州市申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拍胸舞第三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泉州市鲤城区文化馆获得泉州拍胸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泉州拍胸舞”项目保护单位泉州市鲤城区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