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湖北清江传统舞蹈《土家族撒叶儿嗬》
阿标
2024-03-21 14:25:32
0

1

土家族撒叶儿嗬是湖北清江流域中游地区土家的一种祭祀歌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土家族撒叶儿嗬,汉族称“跳丧”,又叫“打丧鼓”。是土家族民间悼念死者,为死者送行的一种隆重的送葬仪式。土家族撒叶儿嗬作为土家族的祭祀舞蹈,曲牌丰富,其唱腔古老,舞姿粗犷,是土家人对生命价值的肯定,是土家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它表达了土家人的生死观和宇宙观,保留了渔猎时代和农耕文明的生活画面,积淀了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遗存,因此,它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2006年5月20日,土家族撒叶儿嗬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18)

历史渊源

2

土家族撒叶儿嗬舞在清江流域流传历史久远。许多学者如张世炯、吴正纲等根据远古巴人的活动区域,认为“跳丧舞”是古代巴人的舞蹈遗存。但关于土家族撒叶儿嗬的来源众说纷纭。

来源说法之一:先秦时期,有关巴人舞蹈和巴人丧葬仪式的史料记载极少。根据“香炉石遗址”出土的人骨资料,田万振推断:“ 蹲屈式的崖葬葬式与早期巴人的穴居生活紧密相连;穴居生活方式造成了‘撒尔嗬’舞蹈基本特征一向低空发展, 在其先民一巴 人甚至更早时期就已具备,应当说在原始社会就有了”,由此认为“撒尔嗬最迟在此时(夏朝)已经产生,其上可追溯到大溪文化”。

来源说法之二:与祭祖有关。“‘撒尔嗬’葬礼源于土家族的白虎崇拜,它的最初形态,就是虎舞和关于白虎系列歌谣的祭祀歌舞。”王善才认为土家族撒叶儿嗬来源于古时候巴国初民们对祖先的祭祀活动,纯粹是一种反映图腾现象的祭祀性歌舞。

来源说法之三:起源于古代巴人的军前舞,即“军觞”,与“巴渝舞”同源。《华阳国志巴志》记述:“汉高祖刘邦兵出巴蜀、汉中以定三秦,募发间中巴人板循蛮从军,(板循蛮)天性劲勇,处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帝善之,日:‘此武王伐封之歌也。’”好歌喜舞的巴人冲锋陷阵,难免血酒疆场、横尸阵前,于是在战斗结束,以歌舞为阵亡将士送葬,表达颂扬悼念之意和视死如归之情。这时的载歌载舞,便是丧歌丧舞,也就是今日土家族“跳丧”的初源。

传承保护

8ce773c746bc79b23ad77e97b726b5ce

传承价值

土家族撒叶儿嗬是歌、舞、乐浑然一体的艺术。它的声腔以男嗓高八度运腔,歌调是一种古老的特性三度,仅存于清江迤北长江三峡北岸的兴山一带,在其他歌种中已成绝响;其曲体结构与楚辞体式多有相似,从中尚能找到古代巴楚之地祭神乐歌的影子。歌舞中显示出难能可贵的积极人生态度,贯穿着豁达通脱的生命观念。 土家族撒叶儿嗬为清江土家所独有,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巴东县文化馆、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化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桑植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土家族撒叶儿嗬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土家族撒叶儿嗬”项目保护单位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化馆、桑植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估合格。土家族撒叶儿嗬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巴东县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传承人物

张言科,男,土家族,1947年生,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撒叶儿嗬代表性传承人。张言科13岁开始学跳撒叶儿嗬,师祖是覃自传,师傅有田一彦、张言楷、张言美等。他全面掌握本地土家族撒叶儿嗬的各种套路和表演技能,尤其打鼓和领唱更是出类拔萃,被当地群众称为“金鼓手”。他常年活跃在基层,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他已培养出向道洲、田春亭、陈再军等众多土家族撒叶儿嗬艺人。

覃自友,男,土家族,1941年生,2008年去世,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撒叶儿嗬代表性传承人。覃自友16岁开始习艺,经过长期实践,他全面掌握了土家族撒叶儿嗬的各种套路和演唱技巧。他跳土家族撒叶儿嗬时,讲求顺、曲、颤的舞蹈风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湖北清江传统舞蹈...
土家族撒叶儿嗬,汉族称“跳丧”,又叫“打丧鼓”。是土家族民间悼念死...
2024-03-21 14:25:32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