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内蒙古山西河北地区传统戏剧《二人台》
阿标
2024-03-25 14:52:55
0

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二人班。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

因为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各地的二人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界,分为东西两路。

2006年5月20日,二人台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Ⅳ-73。 

2021年5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申报的二人台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剧种起源

1

二人台,又称“二人班”,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戏曲剧种,因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而得名“二人台”。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界,二人台分为东西两路:东路二人台初名“蹦蹦”、“玩艺儿”,主要流行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山西省大同、朔州和河北省张家口。

西路二人台最初叫蒙古曲,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山西省忻州地区。

二人台最初只是农民在劳动余暇自我娱乐的一种化装表演形式。早期二人台的表演形式比较单一,所唱的多是小曲。

旧时二人台演出有一套习惯,一般先由丑角上场说“呱嘴”,“呱嘴”都是第三人称的现成段子。然后通过问答的方式(称“叫门对子”)把旦角叫上场接演正戏。

二人台的传统剧目多以描写劳动生产、揭露旧社会黑暗、歌唱婚姻爱情等为主要内容,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另有部分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西路二人台有《打金钱》《打樱桃》《打后套》《转山头》《阿拉奔花》等剧目,东路二人台有《回关南》《拉毛驴》《摘花椒》《卖麻糖》《兰州城》等。

二人台的唱腔和牌曲具有优美、清新、秀丽、明朗等特点。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调,原始曲调由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传统民歌、晋北民歌、陕北民歌、蒙古族民歌、冀北民歌等演变而来;牌曲基本上是民歌基础上的器乐化,吸收了许多晋剧曲牌、民间吹打乐和宗教音乐。

二人台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一直深受流传地广大群众的喜爱。2006年,二人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10月14日,由山西省文化厅授予的“河曲民歌二人台人才培养基地”在河曲二人台艺术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河曲县多年来努力发展文化艺术的结果,标志着河曲民歌二人台这一艺术瑰宝将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考证

二人台是内蒙古的地方戏,主要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农区、半农牧区。其传统艺术形式多以生、旦二人同台表演,同腔同调。其表演形式有民歌对唱、硬码戏(以唱功见长,如《走西口》《小尼姑思凡》等),带鞭戏(载歌载舞,如《挂红灯》《打金钱》等)。有以笛、四胡、扬琴为主的出场伴奏乐器和鼓、锣镲为主的武场伴奏乐器。二人台同时流行于晋北、陕北、冀北(张家口地区)、银北(银川北部)等地区,其覆盖面达90多个旗县、1 500多万人。2006年,二人台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此,这一民间艺术进一步得到各级政府并有关文化单位的重视与发展。二人台究竟产生于何地,通过缜密的考究,并从音乐、舞蹈、戏剧、民俗、历史、地理等多方位的角度探析,得出这样的结论:二人台是孕育在晋陕冀,形成在内蒙古,发展在五省区,融民歌、舞蹈、曲艺、牌子曲、戏曲为一体的地方戏,或称综合艺术。

传承保护

2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河曲县二人台艺术研究中心、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有限公司、康保县文化馆、陕西省府谷县文化馆获得“二人台”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康保县文化馆、乌兰察布市艺术剧院、土默特右旗文化馆获得“二人台”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康保县文化馆、呼和浩特民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有限公司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内蒙古山西河北地...
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二人班。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是流行于内蒙...
2024-03-25 14:52:55
非遗 | 华北地区传统戏剧...
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戏”,山西北部的大同、朔州、忻州及内蒙古、河北...
2024-03-21 20:30:49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