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华北地区传统戏剧《北路梆子》
阿标
2024-03-21 20:30:49
0

1

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戏”,山西北部的大同、朔州、忻州及内蒙古、河北的部分地区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北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清代初期蒲州梆子北上,在忻州当地扎根后,逐渐形成北路梆子。其唱腔、曲调、念白均同蒲州梆子相近,但普调更高亢。后来又受了河北梆子一些影响, 特别注重唱功,创造了很多花腔。

2006年5月20日,北路梆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20。

历史渊源

1

北路梆子,与蒲州梆子、中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西四大梆子”。清代以迄民国,外地人或泛称“山西梆子”,或专称“代州梆子”,或与秦腔、蒲剧等统称为“西曲”、“西调”“西部”或“山陕梆子”;当地人则只称“大戏”或“梆子腔”,偶有叫“秧歌”者,如河北怀来、涿鹿一带。解放后定名为“北路梆子”,今又名“雁剧”。

北路梆子是山陕梆子腔在晋北地方化的产物。明末清初,山陕梆子腔在晋、陕、豫三角地带形成后,不久便北传,在山西北、中部以至绥察一线广为流布。 据代州“大成班"鹿蹄涧舞台1937年题壁记载,乾隆初年已出现了本地班社,大约在嘉、道时期,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清末民初,北路梆子处于极盛时期,班社数达200个左右。在总体风格上,又形成三个地域性流派:一是以忻、代二州为中心的“代州道”,以火爆精巧著称,俗称“小北路”;二是以大同为中心的“云州道”,以舒展大方见长,俗称“大北路”;三是以蔚县;为中心的“蔚州道",以刚健遒劲驰名,俗称“东路”。

传承保护

2

传承价值

北路梆子在戏曲发展史和地方文化史的研究中,北路梆子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北路梆子对繁荣当地戏曲事业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它对板式唱腔的完备和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对梆子戏发展史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传承现状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北路梆子和许多地方戏曲一样同时代拉开了距离,那种万人争睹的景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传承乏人、演出市场萎缩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北路梆子,这个古老的剧种正盼望着有关方面能对其加以抢救和保护。

传承人物

李万林,男,汉族,1938年生,山西兴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忻州市申报。申报项目北路梆子。

翟效安,男,汉族,1943年生,山西代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忻州市申报。申报项目北路梆子。

杨仲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忻州市申报。申报项目北路梆子。

成凤英,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忻州市申报。申报项目北路梆子。

保护措施

2017年12月6日,北路梆子《王宝钏》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资助,从山西省各地剧团遴选的30多名学员进行为期40多天的专业培训,并聘请14位专家和表演艺术家授课。

2018年4月,忻州市文化局与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共同创办了北路梆子传习中心,确定每年培养20人。

2019年11月12日,北路梆子项目入选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大同市北路梆子剧种传习中心、忻州市北路梆子戏剧研究院获得“北路梆子”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路梆子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忻州文化研究院(五台山研究院)。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山西省河南省传统...
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据唐代贞元二年的临猗县龙岩寺石碑记载,有龙岩寺即...
2024-03-25 15:43:48
非遗 | 内蒙古山西河北地...
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二人班。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是流行于内蒙...
2024-03-25 14:52:55
非遗 | 山西省右玉传统戏...
道情是汉族传统曲艺品种的一个类别。渊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
2024-03-23 22:20:41
非遗 | 山西灵丘传统戏剧...
灵丘罗罗腔由弋阳腔演变而来,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清末至民国时期渐呈...
2024-03-23 15:51:53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
2024-03-23 15:26:32
非遗 | 山西省地方传统戏...
上党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东南部长治、晋城两市(古称...
2024-03-21 20:41:16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