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西藏南地区传统戏剧《山南门巴戏》
阿标
2024-03-25 15:20:45
0

山南门巴戏,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勒布区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因为山南门巴戏直接采用藏戏的藏文剧本,所以民间称之为“门巴阿吉拉姆”,即门巴藏戏。相传18世纪末,强巴克龙从拉萨带回一部《诺桑法王》的藏文本剧本,由此山南门巴戏开始在勒布流传。山南门巴戏演出时,戴面具演出者在锣钹伴奏下,说、唱、舞错落穿插,交替配合,常常会产生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唱词采用散体歌谣形式,曲调随内容和情节的变化而变化。

2006年5月20日,山南门巴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81。

历史渊源

2

孕育期与形成期

山南门巴戏,民间称为“门巴阿吉拉姆”,是门巴族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并发展出的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据说,山南门巴戏产生于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当时门隅地方有一处叫“隅松沙定”的村庄,那里有一位名叫洛追加措的人。因为他当时对门隅群众发展生产有功,五世达赖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收洛追加措为自己的弟子,并让他到哲蚌寺学经。学成后,人们尊称他为“门巴梅惹喇嘛,洛追加措”。1680年,五世达赖喇嘛拨给洛追加措一笔经费,派他回到门隅担任行政长官,同时让他修建达旺寺。在修建寺院期间,洛追加措搜集、整理了很多当地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并编写了藏戏《卓娃桑姆》剧本。

山南门巴戏的起源主要是酬神歌舞,其直接源头是宗教祭祀活动中的巴羌表演,把它加以情节化,就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门巴歌舞戏剧。山南门巴戏虽然受到藏戏的影响,但并未照搬藏戏的模式,而是根据本民族的审美需要和审美心理进行消化和吸收,使之成为门巴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抢救保护期

历史上,山南门巴戏只是在门隅地区流传,没有在其他地区表演的惯例,直到1987年,山南门巴戏首次在西藏拉萨雪顿节上亮相。1986 年,勒布、麻玛两个乡成立时曾恢复错那县山南门巴戏班,但面临演员流失的情况,到1991 年,演出又终止了。2007年初,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勒乡正式恢复组织了山南门巴戏团,6名勒布乡村民和3名麻玛乡村民联合组成了一个9人戏班,演员能够得到国家的补贴。现在,传统的山南门巴戏表演有7名演员,有两种演出方式,一种是完整性的,18个小戏表演完最少要一周时间;一种是压缩版的,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演员们对节目进行了压缩和改版,能够在一天内表演完,表演简易性的山南门巴戏已经常态化。

传承保护

1

传承价值

山南门巴戏是西藏八大藏戏之一,是门巴族的历史传统,且其主要剧目《诺桑法王》是藏戏最古老、传演最广泛的传统剧目之一。

传承人物

格桑旦增,男,1970年5月出生,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西藏自治区申报。申报项目:山南门巴戏。

巴桑,男,1950年10月出生,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西藏自治区申报。申报项目:山南门巴戏。

保护措施

传承人格桑旦增本人熟悉山南门巴戏,同时又是村长,在村民中有号召力,能够发动村民学习山南门巴戏。他的社会活动能力很强,对外能够争取到维持山南门巴戏戏班日常训练的活动经费,为演员和学习者解决误工费的问题。

2006年,山南门巴戏被列入中国国家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西藏自治区及山南地区等政府相关部门都对山南门巴戏的传承给予了高度重视。

从2007年至今,国家和西藏地方政府累计在山南门巴戏上投入保护经费10万元。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山南门巴戏项目保护单位西藏错那县文化局(文物局)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西藏南地区传统戏...
因为山南门巴戏直接采用藏戏的藏文剧本,所以民间称之为“门巴阿吉拉姆...
2024-03-25 15:20:45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