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天津市传统美术《杨柳青木版年画》
阿标
2024-03-26 14:49:58
0

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杨柳青木版年画据传约始于明朝万历年间,盛于清代中叶。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它采用刻绘结合的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人物生动,色彩典雅。

2006年5月20日,杨柳青木版年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4月1日,入选第一批天津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历史渊源

1

杨柳青木版年画据传约始于明朝万历年间,画店为戴莲增、齐健隆两家,他们最初可能都是画工,以人名代店名。戴莲增画店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明代崇祯年间,后来,戴、齐两家系统又分为很多画店,重要者为“莲增、美丽、莲增丽;健隆、惠隆、健惠隆”。

杨柳青木版年画生产盛于清代中叶,发展成以杨柳青镇为中心,还包括南乡三十二村庄(杨柳青、周家庄、李家庄、赵家庄、古佛寺、炒米店、木厂、冯高庄、郭家庄、大杜庄、小杜庄、宣家院、毕家村、小甸子村、宫家庄、阎家庄、康庄、房家庄、东西流城村、老君堂、岳家开、王家村、大沙窝、小沙窝、新口村、郑家庄)都印制年画。

清末民初,农村凋敝,石印年画兴起,杨柳青年画生产日渐衰落,但犹有十六、七家(如戴莲增金记、万盛恒、万盛昌、戴莲增、莲增戴记、义顺号、戴美丽、庆和、玉万等画店)。

日本军国广义入侵后,杨柳青年画在生产销售上均受到很大破坏,画店相继倒闭,有些则主要以刻印神码勉强维持,至解放前已濒于艺绝人亡的境地。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战乱,杨柳青的一些珍贵古版被损毁无数,杨柳青木版年画濒临艺绝。

1953年,天津市文化局组织老艺人成立了“杨柳青年画生产互助组”,恢复了年画生产。

1958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天津杨柳青画店(由天津德裕公画庄、天津荣宝斋、杨柳青年画工场合并而成,后更名为天津杨柳青画社),对杨柳青木版年画开展专项保护发掘工作。

传承保护

2

传承价值

杨柳青木版年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挖掘、抢救、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对天津地区民俗文化及北方年画乃至中国美术发展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人物

霍庆顺,男,1952年11月出生。2007年6月,霍庆顺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天津市申报。项目名称:杨柳青木版年画。

霍庆有,男,1954年出生。2007年6月,霍庆有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天津市申报。项目名称:杨柳青木版年画。

冯庆矩,男,1944年6月出生。2007年6月,冯庆矩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天津市申报。项目名称:杨柳青木版年画。

王文达,男,1944年12月出生。2007年6月,王文达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天津市申报。项目名称:杨柳青木版年画。

保护措施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作为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之一,该工程于2011年7月14日竣工,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挽救、发展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评估合格,天津杨柳青画社获得该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天津市传统美术《...
天津的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厚爱的传统民间艺术品,面目径寸,不仅...
2024-03-26 22:35:34
非遗 | 天津市传统美术《...
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
2024-03-26 14:49:58
中国传统艺术《杨柳青木板年...
杨柳青木版年画据传约始于明朝万历年间,盛于清代中叶。杨柳青木版年画...
2024-03-11 13:34:18

热门资讯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
非遗 | 中国传统舞蹈《南丰傩...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传统民...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湖北省秭归县民间文学... 屈原传说,湖北省秭归县地方民间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屈原传说经国务院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