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河北省武强县传统美术《武强木版年画》
阿标
2024-03-26 15:02:22
0

武强木版年画,河北省武强县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武强木版年画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佛教思想、传统观念和古老的民族习惯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民间乡土艺术。其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武强木版年画除大量民间题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对人生的美好期望。

2006年5月20日,武强木版年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Ⅶ-2。2018年5月,武强木版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组织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武强木版年画保护单位为武强年画博物馆。

发展历史

2

据武强县南关范氏族谱记载,武强木版年画真正形成规模生产当是明代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大批移民到武强,其中有在山西“经画务”的范应龙后代。他们到武强后与当地艺人协作,发展以神码、对联为主的画业,促进了武强木版年画艺术的提高。许多画业作坊还先后聚集到武强县城内营业,取长补短,相互影响,使武强木版年画逐步走向规模发展。

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间(1662年-1820年),全国各地还设有180多处年画印刷点和批发庄,年印刷量达一亿对开印张,销往中国18个省份。民间歌谣“山东六府半边天,比不上四川半个川,都说天津人马厚,不如武强一南关。一天唱了千台戏,找不到戏台在哪边。”较好地描绘出武强画业繁荣景象。

到晚清、民国,直至1937年日寇侵华“七七事变”,除县城南关画业一条街有字号可考的画店144家外,还有60多个村庄开办有年画作坊,并产生了“宁泰、泰兴、天玉和、万兴恒”四大家和农村“祥顺、德隆、东大兴、大复兴”等八大家画店,年画也形成了适合民间欣赏习俗的多种表现形式。

日寇侵华,烧杀抢掠,武强木版年画遭受灭顶之灾,许多珍贵画版毁于一炬,众多画业作坊相继倒闭。

新中国成立后,老画师贾灵奎和张春峰作为武强木版年画界的特邀代表参加了1951年河北省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省文联胡苏主席在大会上的总结报告中,对武强木版年画给予了一定的肯定。这个时期配合中心工作的新年画有《王贵与李香香》《劳动光荣》《保卫和平》(反映抗美援朝作品)等。

1954年,在武强县有9个乡的17个村庄恢复了画业生产,35家注册的画店共出版年画109种,其中新题材的作品16种。如贾灵奎作的《小女婿》《刘巧儿》《农村光景三年历》等。

1956年,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武强县手工业联合社把已经组织起来的红星画社、九星画社、光明画组等单位和个体画户联合起来,成立了“远大画业合作社”。

1958年,“远大画业合作社”改为“武强县画业合作工厂”,后简称“武强画厂”。这时为河北人民艺术出版社组织刻印了《中国古代八大名医》,绘画作者张树德,刻版技师陈文柱(领作)、左占琴、李万章、王福安,印刷技师韩祯祥、范庆福、仁大黑等。《中国八大名医》刻印精美,色彩鲜艳而亮丽,人物古朴,从设计造型到刻印都很讲究,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有所重新和发展,是继南京《十竹斋笺谱》和《北平笺谱》之后,在刻印技法上的又一次提高,使武强木版年画的制作水平创建国后的新高度。

新中国成立后,老画师贾灵奎和张春峰作为武强木版年画界的特邀代表参加了1951年河北省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省文联胡苏主席在大会上的总结报告中,对武强木版年画给予了一定的肯定。这个时期配合中心工作的新年画有《王贵与李香香》《劳动光荣》《保卫和平》(反映抗美援朝作品)等。

1962年1月,经河北省省领导批准,组成了以河北人民艺术出版社为主的武强木版年画工作室,后定名为“河北武强画店”,亦设在武强南关与武强画厂联合办公。

1963年3月25日至31日,在当时的河北省天津、河北省艺术师范学院举办了武强木版年画首次展览,展出作品239件,其中新作33件。

1963年8月,武强又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历来“为该县商业之一大宗”的木版年画成为生产救灾的强项。除县属画厂外,全县14个公社,有12个公社恢复了年画生产。据当年统计,共印销年画1375万张,中堂画30万套,刷梅红纸、五色纸1400万令,总产值154万元,纯利15万元。使武强木版年画在生产救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4年,“四清”(清政治、思想、组织、经济)运动开始对武强木版年画采取“消毒”、“禁印”、“没收”等一系列措施,并确定“禁售”木版年画328693张,“停售”中堂画55985套。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武强画厂首先受到冲击,几万方木版被付之一炬,年画生产再次受到历史上最大的打击。年画业陷入极端困境。

2003年10月11日,在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书记白庚胜、省政协副主席李有成及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北民协主席郑一民、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薄松年和省文联李生副主席参与下和县委、政府参与指挥了对“武强旧城村秘藏古版的抢救挖掘”活动。有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50多家新闻媒体的100多名记者目击了抢救现场。抢救出159块古版,有13块被专家当场鉴定为“民间国宝”尤其是《三鱼争月》古版,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1980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批准成立了全国唯一县级出版单位“武强木版年画社”。

到2002年,武强县共出版发行武强木版年画780种,发行6000万张册。武强画厂与时俱进增添胶印机等现代化设备,年画产量达到1000万张册,中堂画生产达到120万套。

1985年,武强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

2002年,年画专题博物馆完成二期工程,扩建展厅等配套设施2600多平方米,并进行了第二次改陈。

2006年1月22日,国家邮政局为武强木版年画发行四枚特种邮票,成为国家名片。

传承保护

1

传承价值

武强木版年画包括大量的爱国主义题材作品,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 

传承现状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武强木版年画正面临着人去艺绝的严峻形势,抢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传承人物

马习钦,男,汉族,1959年生,河北武强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强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美术家。

保护措施

截至20世纪末期,传承人马习钦将武强木版年画的绘、刻、印、裱融于己身,成为武强木版年画艺术传承的骨干和代表,他还举办刻版培训班,培养年画刻版、印刷人员100余名。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评估合格,武强年画博物馆获得该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河北省曲阳县传统...
曲阳石雕,河北省曲阳县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
2024-03-26 20:20:23
非遗 | 河北省蔚县传统美...
蔚县剪纸,河北省蔚县地方传统手工剪纸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6 16:34:12
非遗 | 河北省衡水市传统...
衡水内画,河北省衡水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
2024-03-26 16:30:35
非遗 | 河北省武强县传统...
武强木版年画,河北省武强县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6 15:02:22
中国绘画艺术《武强木版年画...
武强木版年画,河北省武强县民间传统美术,武强木版年画是在原始的耕作...
2024-03-15 23:27:54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武强木版...
2006年5月20日,武强木版年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
2024-03-13 23:05:36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