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天津市传统美术《天津泥人张》
阿标
2024-03-26 22:35:34
0

天津的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厚爱的传统民间艺术品,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天津市南开区泥人张美术馆荣获“天津泥人张”项目保护单位资格。2022年3月13日消息,由泥人张世家·张宇工坊店主办的“‘宇’见自己——张宇作品展”在天津海信广场·方肆空间开展,这也是泥人张世家2022年的首展。

名字由来

2

"泥人张"是中国传统案上雕塑的代表,它创始于清代末年。"泥人张"创始人叫张明山,生于天津,绘画是自己的主业,彩塑是自己的爱好,张明山心灵手巧,富于想象,时常在集市上观察各行各业的人,在戏院里看多种角色,偷偷地在袖口里捏制。他捏制出来的泥人居然个个逼真酷似,一时传为佳话。张明山继承传统的泥塑艺术,从绘画、戏曲、民间木版年画等姊妹艺术中吸收营养。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努力,一生中创作了一万多件作品。他的艺术独具一格而蜚声四海,老百姓都喜爱他的作品,亲切地送给他一个昵称:泥人张。

美术馆

1

美术馆简介

泥人张美术馆就是由泥人张世家后代张乃英、张宇集资兴建的民办美术馆,其中收藏了泥人张世家六代传人的优秀作品三百余套,陈列的有其中的近百件优秀作品。

第一展室

此展室主要陈列了泥人张第一代张明山先生的部分作品和史料。

照片第一幅是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天津观赏泥人张作品,第二幅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天津老城西北角的张明山故居中的作坊外景,第三幅是张明山先生的画像,其次张明山先生的儿子张玉亭先生的照片,张玉亭先生的儿子张景福先生的照片,及张景福先生的儿子张铭先生的照片。最后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泥人张世家老作坊的工作景。左边是张玉亭,负责制作人物泥坯大型,左边是张景福,负责泥坯的细致修理完成,前边的是张铭,负责人物的彩绘。

张明山的父亲张万全是浙江绍兴的一位师爷,随官吏至河北省深县上任,后官吏任职期满辞官而去,失去雇主的张万全辗转来到天津老城外西北角定居下来,以教私塾为业。而当地许多邻居都是窑工,于是张万全也随他们捏些泥制的文具、玩具出售补贴家用。生活于这样的环境中的张明山自幼就接触并喜爱上了泥塑。

第一展柜就是那时张明山十一、二岁时的作品,其人物的尺寸和不经绘制的特点都显示出当时民间泥塑的特点。但张明山已在其中融入了西方的美术技法,屏弃了传统泥塑大头小身的模式,以实际的比例写实的刻画人物。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绘画技巧,发展出自己的雕塑风格。

第二展柜就是其风格的代表作品,肖像系列。并因此成名,成名之后,张明山应一位王爷的邀请在王府中住了两年时间。在这期间,通过与御用匠人的交流,又在自己的风格中加入了宫廷艺术的成分。

第三展柜是其老年时期的作品,这个时期其作品已不多,价格也很高,所以多为外国人订做带出国门。留存的成品很少,多为未上色的半成品,其中木兰从军就是内务府大臣为慈禧七十大寿而专门订制的,因张明山不满意其构图而中途停止的半成品。

第二展室

钟馗嫁妹,是泥人张的代表作品。传说,钟馗原为英俊书生,赶考途中误入鬼窟,被鬼怪戏弄,面貌被变丑,并因为面貌丑陋而落榜,钟馗因此而亡。其一同乡好友考中后为其仗义支言,终于被追授予钟馗进士,钟馗之妹也嫁于这一好友。钟馗嫁妹,表现的就是这一故事中钟馗为妹妹送嫁的场景。

但作者在鬼怪的形象前又根据当时天津的风俗,加上了似人似鬼的仪仗队,而这些形象的原形正是当时社会上真实的贪官恶吏。作者以此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作为较早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俄罗斯、扎伊尔等国家先后将这套作品出版为本国邮票。

第三展室

此展室集中展示了泥人张作品的各种题材。

以神话人物为主的作品,主要有天津盛行的供奉的妈祖像,及体现吉庆福运的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南极仙翁等形象。

以传统故事为题材的作品,除历史人物形象外,大部分是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最为代表的,则是表现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如吹糖人等,作者以身边的人物为题材,以写实的技法,记录了当时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这是中国雕塑史上第一次,脱离实用功能,以抒发作者情感为目的,采用写实技法表现现实人物。泥人张艺术因此成为中国本土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天津市传统美术《...
天津的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厚爱的传统民间艺术品,面目径寸,不仅...
2024-03-26 22:35:34
非遗 | 天津市传统美术《...
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
2024-03-26 14:49:58
中国手工艺术《天津泥人张》
“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
2024-03-15 16:50:11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