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玛嘎赤画派属于藏族唐卡的三大流派(勉唐画派、钦泽画派、噶玛嘎孜画派)之一,流行于藏区东部,以四川省甘孜德格和西藏昌都及青海玉树为中心,相传在16世纪由南喀扎西活佛创建,以噶玛巴大法会而得名,又译“嘎玛嘎赤画派”,亦简称“噶智派”。
噶玛噶孜画派脱胎于“门孜”画派。公元16世纪中后期,被称之为第八世噶玛巴·弥觉多吉的“化身”的南喀扎西从师于门孜派画师贡却班德的门下,后来,又得到第五世夏玛巴贡却银拉和四世杰曹活佛扎巴顿珠的指导。南喀扎西以“门孜”画派的技法为基础,将印度“利玛”响铜造像的造型特点与汉地“丝唐”的艺术风格融为一体,从而创立了“噶玛噶孜”画派。在南喀扎西创立“噶孜”画派时期,还有几位著名的绘画大师如:达布热强巴·却吉丹贝坚赞、噶玛森哲和噶玛却居巴等。继南喀扎西之后,他的得意门生曲扎西、尕学噶玛扎巴、扎西扎巴、弥觉多吉等继承了先师的事业,特别是弥觉多吉以先师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践,撰写了《线准太阳明镜》美术专著,为噶孜派形成系统的绘画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后,十世噶玛巴曲英多吉从一套罗汉丝绢唐卡中发现了汉族界画和青绿山水技法的妙处,开始以工笔重彩绘制唐卡,作品具有浓重的汉族风格,有别于卫藏地区的勉唐、钦则两大画派。在南喀扎西之后,又有两名画师继承了噶孜派画风,一是却吉扎西,以青绿设色著称;一是噶旭噶玛扎西,以独创出新著称。他们与南喀扎西一道,被誉为"噶孜三扎西"。
继"噶孜三扎西"之后,康巴炉霍郎卡杰大师的微型唐卡堪称一绝,而被誉为工巧天毗首羯摩化身的德格普布泽仁大师留存在德格印经院的画版几乎成为噶孜画派的范本。噶孜画派承传谱系十分明晰,历代名家辈出。派系传承中因地域、师承诸种关系而派生分支,导致风格变化,形成"旧噶孜派"和"新噶孜派"。
公元18世纪以来,德格家族历经元、明中央王朝的扶持和自身的发展,其势力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至清初时已成为金沙江畔最大的地方政治势力。德格家族在宗教上提倡各教派和谐共处,在文化上提倡兼收并蓄的主张,从而使德格成为当地藏族文化的一个中心,为藏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原噶玛丹萨寺第八世司徒·曲吉迥乃活佛决定重建八邦寺,由他确立的“新噶孜”画派继续推动了这个画派的发展。而噶举派在藏东的宗教势力中心也从西藏昌都的噶玛丹萨东移至四川德格境内。
德国学者大卫·杰克逊在《西藏绘画史》一书中对司徒·曲吉迥乃评价道:“至少有一份现代材料认为是司徒班钦(即司徒曲吉迥乃)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流派一一新噶智(同孜)”。如上所述,他的佛画创作对康区的噶玛噶智后来的绘画流派产生了影响。他著名的几幅组画,如《如意藤本生故事》等都被后来的艺术家视为范本。他的学生中从事绘画和雕塑的作者有:赤列饶佩、噶玛扎西、喜巴次丹巴等。他去世时创作的作品有一百多幅唐卡:20幅一套的《如意藤》组画、成套的八大成就组画及《六庄严》组画,都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绘画手法,使人耳目一新,这是西藏其他艺术家,甚至勉塘巴、钦则和杰乌都没有创作过的作品。因为他把德格“噶孜”画派引领到了更高的境界,使今天的“噶孜”画派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八邦寺自重建后,“噶赤”画派名师辈出,除司徒·曲吉迥乃外,琵空占夏、呷朱、司徒·白玛旺秋、当代著名画师德格通拉泽翁和囊谦索南尼玛尼玛,等便是其杰出代表。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