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四川省色达县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属于中国藏族格萨尔文化的一种遗存,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石渠、丹巴三县境内。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是中国藏族美术史上一个创举,它以英雄诗史《格萨尔》核心内容为表现对象,融刻石技艺和传统绘画为一体,以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再现了格萨尔王及其岭国众将士为民造福、不畏邪恶、英勇奋战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格萨尔彩绘石刻刀法精细,取材考究,在石刻画上采用了彩绘工艺。
2006年5月20日,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Ⅶ-39。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属于中国藏族格萨尔文化的一种遗存,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石渠、丹巴三县境内,以色达县的格萨尔彩绘石刻具有代表性。色达县位于蜀西北,传说曾是岭国长系部落居住地,又是岭国名将尼崩达尔雅和阿奔布益盘达的故里,故格萨尔文化的积淀十分深厚,有“格萨尔艺术之乡”的美誉。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以英雄诗史《格萨尔》核心内容为表现对象,融刻石技艺和传统绘画为一体,以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再现了格萨尔王及其岭国众将士为民造福、不畏邪恶、英勇奋战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
史诗英雄格萨尔王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岭国领土始归一统。格萨尔去世后,岭葱家族将都城森周达泽宗改为家庙,其显威迭事和赫赫功绩昭示后人不断。
岭葱土司翁青曲加于公元1790年在今阿须的熊坝协苏雅给康多修建了“格萨尔王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原址处重建为“格萨尔王纪念堂”。堂正中塑格萨尔王骏马驰骋的巨像。
19世纪以前,格萨尔彩绘石刻就在色达县所在地区孕育产生。
2002年以后,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石渠、丹巴格萨尔彩绘石刻相继公诸于世。格萨尔彩绘石刻不仅为格萨尔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承方式,而且填补了格萨尔文化在藏族石刻中的空白。
传承价值
格萨尔彩绘石刻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是藏族民间美术中的一门创新艺术。它不仅是《格萨尔》文化的一种新的传承方式,而且填补了藏族石刻在《格萨尔》文化中的空白。
格萨尔彩绘石刻艺术刻、绘结合,并集各家之长,将雕刻和平面绘画艺术融会贯通,形成的艺术流派自成一统,继承而又发展了格萨尔史诗,创新了艺术领域,并将英雄史诗传扬,让更多的人了解格萨尔英雄史诗,将藏文化、格萨尔文化等各种文化集中表现在一块石板上,是《格萨尔王传》英雄史诗重要的传承方式之一,对研究《格萨尔王传》这一伟大的史诗及藏族民间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使之成为藏族新文化有机的组成部分。
传承状况
格萨尔彩绘石刻长期露天放置,因高原严寒的侵袭和强烈紫外线的照射而造成较为严重的自然损坏,20世纪60年代又遭到近乎毁灭性的人为破坏,有关刻绘技艺基本失传。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阿亚喇嘛的发起和组织下,格萨尔彩绘石刻的技艺才薪火复燃。但由于格萨尔彩绘对艺人的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现代的石刻艺人基本都是农牧民或寺庙僧人,业余从事彩绘石刻,“有艺不精”“学而不成”,其中还有一些艺人放弃这门手艺改从他业,因此格萨尔彩绘石刻技艺面临着传人青黄不接的局面,亟需扶持、保护。
保护措施
2015年8月11日,色达县“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宣布正式落成,该艺术中心由文化馆、图书馆、非遗馆、格萨尔博物馆、演艺中心、全民健身广场项目等合建而成,在非遗厅里展示着色达县申报成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内容包括格萨尔彩绘石刻等视频实物资料。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色达县文化馆获得“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项目保护单位色达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