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剪纸,河北省蔚县地方传统手工剪纸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蔚县剪纸源于明代,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传统民间艺术。清代末年,蔚县剪纸工具改革,由“剪”变“刻”。20世纪初,蔚县剪纸在构图、造型和色彩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独具一格的民间剪纸新流派。
2006年5月20日,蔚县剪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Ⅶ-16。
明朝时期
蔚县最早的剪纸可追溯到明成化年间。当时的剪纸为单色,不镂空,形象古朴、粗拙(主要用于绣鞋花样、婚丧吉祥物和年节窗户装饰等,故称“窗花”),其式样和技艺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后来,剪纸艺人借鉴年画和皮影的色彩,创作出彩色剪纸。由于当时中国北方的窗予多以绵纸糊挡,透光性很差,这种剪纸贴在上面挡光,于是剪纸艺人又创造出透光性较好的“天皮亮”,即用云母薄片拼贴成方圆形块面,再在上面用毛笔勾图添色,然后阁边敷纸,贴在窗户上的一种剪纸。
清朝时期
清咸丰年间,又输入了武强木板水印窗花。这种窗花相比“天皮亮”色彩艳丽,但要比后来的蔚县剪纸粗糙,被称为“草窗花”,也叫“草窗空”。这种剪纸在白天的效果很好看,但一到晚上就变成一片黑了,于是剪纸艺人就尝试用刀子在上面增加缕空效果,开创了蔚县彩色缕空剪纸的先河。
清道光到光绪年间是蔚县剪纸的草创阶段。剪纸还带有草窗花的痕迹,刀工较粗糙,人物造型也不够准确,像个口袋似的,被称为“口袋戏”。而且,花卉图案也较简陋,色彩点染仅为有限的几种。
清光绪、宣统年间,蔚县城里出现了全家从事剪纸职业的吕家和翟家。吕家专门刻戏曲人物,并使戏曲人物题材的剪纸真正在民间风行起来。现代保存下来的100多套戏,最早的底样都出自吕家。翟家专门刻花卉,并把当时流行的名目繁多、构图混乱的花卉样子加以改进,统一格式。在这一时期,蔚县剪纸中花卉和戏曲人物的基本图案大体形成并初具规模。
清光绪到清末的30多年间,用刻刀雕刻并染色的蔚县剪纸已普遍流行。吕、翟两家的分工说明了蔚县剪纸的生产在当时已成为规模,但还不成熟。
近现代时期
20世纪30年代,蔚县剪纸达到了一个崭新阶段。以王老赏为代表的一大批民间艺人对大量戏曲人物进行了重新设计、刻制,同时对花卉图案进行规范、改造,丰富了刻纸工具、刻纸技法和染色技法。使蔚县剪纸摆脱了定型时期的青涩,在构图、造型和色彩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开创了独具一格的民间剪纸新流派。蔚具剪纸由此步入成熟期。
1956年,蔚县人民委员会把分散的剪纸艺人组织起来,开办了蔚县特种工艺生产合作社(即蔚县剪纸厂)。艺人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合作设计生产了传统戏曲脸谱。这一剪纸品种的出现,使传统剪纸从单一粘贴窗户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
进入21世纪后,根据蔚县剪纸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发展的客观要求,很少有艺人再刻制窗花,而是大力发展现代工艺品剪纸。蔚县剪纸在形式上也更丰富,出现了“双幅”、“多幅”和用于展览的“巨幅”等多种形式。
传承价值
蔚县剪纸作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远古走来,历经代代传承发展。它美艳精致的艺术形式,美好丰富的艺术想象,朴实真挚的哲学美学内涵,浓郁芳香的乡土风格与独特的制作工艺,都散发着淳朴华美的艺术魅力,光彩照人,为世人赞叹,无疑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
审美价值
蔚县剪纸是由古老的民间艺术传承和发展起来的。蔚县剪纸的色彩、线条、形状和结构,都代表着一定约定俗成的含义,如:形状整齐说明秩序鲜明,对称说明和谐稳定,红色代表喜庆热烈,蓝色代表沉重敬意。这些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征从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蔚县人的审美追求,体现了普通百姓的情感世界和道德伦理观念,因此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历史价值
蔚县剪纸记录了蔚县人的衣食住行、节日风俗、信仰禁忌等各种社会生活细节,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我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载体。通过对蔚县剪纸工具、题材、工序等进行调查,可以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思想、情感和文化。蔚县剪纸根植于民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社会价值
蔚县剪纸在蔚县当地经济的创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县剪纸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产品销往世界各地。随着蔚县剪纸的传播推广,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了促进,同时带动了餐饮业、酒店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销售也拉动了当地的经济。
传承现状
蔚县剪纸存续环境有三种情况:
一是传世作品得到收藏。蔚县剪纸博物馆建立后,王老赏、周永明等剪纸大师的作品得到收藏,但在传承上已经人亡艺绝。
二是传统剪纸濒危。蔚县传统剪纸的传承因各种原因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濒危状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学习这门看似枯燥的手艺,部分年轻的学徒也因为缺乏专业基础知识而很难在图案和纹样的创新开发上有所建树。
三是与市场相结合。蔚县剪纸己成为蔚县文化产业开发的代表,全县年产剪纸300万套,年收入3000万元,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6个乡镇的96个村从事剪纸业,其中剪纸专业村28个,剪纸专业户1100户。但蔚县剪纸逐渐由过去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变为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方式,流水线式的生产使学徒们只是机械地重复,无法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部分企业使用电脑刻纸、染色,用机器大批量复制,无法把传承人的智慧和审美趋向的变化以及创作时的情绪融合其中,等于人为中断了蔚县剪纸的自然演变进程。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淡化了蔚县剪纸的文化内涵,使其失去了原有的地域特点和艺术特色。
传承人物
周兆明,男,1935年5月出生。2007年6月5日,周兆明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蔚县申报。项目名称: 剪纸(蔚县剪纸)。
周广,男,1955年11月出生。2012年12月20日,周广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蔚县申报。项目名称: 剪纸(蔚县剪纸)。
周淑英,女,1964年11月出生。2012年12月20日,周淑英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蔚县申报。项目名称: 剪纸(蔚县剪纸)。
保护措施
2003年9月-2004年3月,全国开展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蔚县政府组织普查队伍,走访567名古稀艺人,搜集各种资料3835份。普查中重新修订和丰富了1979年第一次普查时排出的艺人传承祖系,查清了1949年前蔚县剪纸销售和传播的渠道及区域,发掘出一批极有价值的古剪纸和各种剪纸工具。
蔚县以举办节庆活动带动地方产业发展,活化发展地方文化与产业经济,擦亮“蔚县剪纸”世界民族品牌。自2010年起,蔚县举办多届中国剪纸艺术节,确立了“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的领头雁地位。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蔚县文化馆获得“蔚县剪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