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贵州省三都水族传统美术《水族马尾绣》
阿标
2024-03-26 19:32:30
0

水族马尾绣,是流传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水族马尾绣是中国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古老又具民族特色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马尾绣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成品古色古香,华美精致,结实耐用。刺绣图案古朴、典雅、抽象并具有固定的框架和模式。水族马尾绣在三都自治县传承上千年,有刺绣“活化石”美誉。

2006年5月,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申报的水族马尾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Ⅶ-23。

历史渊源

2

关于水族马尾绣的溯源,相关资料上不见记载,但这是一门传承了上千年的技艺,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结晶。水族传统大节水族端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要举行马术比赛,在这种习俗的影响下水族妇女发明了用马尾刺绣的艺术。在传统的节日里,男子们赛马,女子们身着马尾绣盛装参与节日活动,成了节日期间的一道风景。

随着时代变迁,马尾绣艺术也在变化。两条背带主色调发生了变化,解放前的背带色调主黄色。与封建社会以黄色为高贵相关联,解放后的背带色调主红,与今天人们以红色为吉利的观念相同。

传承保护

1

传承价值

水族马尾绣因历史悠久、针法古朴而被喻为“刺绣中的活化石”。马尾绣工艺是中国织绣中非特殊的刺绣工艺类别。全国仅有水族马尾绣背带等产品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意义。水族地区过去多以村寨中技艺高超的老年妇女传授马尾绣刺绣工艺,世代相传。

水族妇女不惜花费浩瀚的工程去精心制作一件背带、一双花鞋,反复体验与先祖的情感联系,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高度珍惜和眷恋,对生命热忱的鼓舞,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祝愿。用这种审美形式去凝聚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深层情愫,去完成民族繁衍的使命和体现个人生存的价值。

传承人物

韦桃花,女,水族,1964年生,申报地区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水族马尾绣

宋水仙,女,水族,1966年生,申报地区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水族马尾绣。

保护措施

2018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后,在贵州省发改委、省博物馆、省民族博物馆、省文化厅、中共黔南州委宣传部、黔南州发改委以及三都县委、县政府等积极协调下,9月在三都水族自治县“非遗一条街”动工建设“马尾绣传承保护展示中心”。

在马尾绣传承保护展示中心前期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秉持“保护马尾绣绣品、传承马尾绣技法、展示马尾绣文化”的宗旨,共投资200多万元。建成的“马尾绣传承保护展示中心”具有水族吊脚楼风格,面积共有800多平方米,分两楼一底。集库房、展示厅和培训为一体。中心不仅展示有宋水仙收藏多年的背带、童帽、女鞋等历史传统马尾绣珍品,也有女包、笔记本、衣物饰品等富有现代气息的马尾绣文化创意产品。而且还将活态展示和现场技艺培训相融合。

2007年至2011年,三都县每年都会举办马尾绣培训班,其中既有普及型的“农村水族妇女马尾绣技术培训班”、“马尾绣乡土人才培训班”,也有针对技艺能手的提高型“能工巧匠马尾绣高级培训班”。

2008年,三都县成立马尾绣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马尾绣民间艺人培训五年发展规划》,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县扶贫办、民宗局、经贸局、旅游局 、文广局、文联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三都水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水族马尾绣”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评估合格,三都水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水族马尾绣”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贵州省三都水族传...
水族马尾绣,是流传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2024-03-26 19:32:30
非遗 | 贵州省雷山县传统...
苗绣(雷山苗绣),贵州省雷山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6 17:54:53
中国刺绣艺术《水族马尾绣》
水族马尾绣是中国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古老又具民族特色的,以马尾作为...
2024-03-16 14:46:51
中国传统艺术《水族马尾绣》
水族马尾绣是中国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古老又具民族特色的,以马尾作为...
2024-03-14 22:56:55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水族马尾...
水族马尾绣,是流传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传统美术。水族马尾绣是中国...
2024-03-13 15:44:40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