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砖雕,甘肃省临夏县地方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临夏砖雕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到近代它又吸收了绘画、木雕的艺术特色,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更加完美。临夏砖雕的工艺主要分为捏雕和刻雕两种,刻雕的工艺包括打磨、构图、雕刻、细磨、过水、编号、拼接安装、修饰等八道程序。其雕刻技法主要有阴线刻、凹面线刻、凸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镂空式透雕等种类。
2006年5月20日,临夏砖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38。
根据考古发掘,学界普遍认为临夏雕砖艺术源自宋代,主要因为早时实物出土为金大定十五年进义校尉王吉嘉室砖雕。但这一时期的临夏砖雕与各地发掘的宋金墓葬砖雕在形制、风格等方面均无明显不同,不能否认其可能的传承关系。由此,或可称为“广义“临夏砖雕的起源。
元代,依据重建的杭州真教寺(又称凤凰寺)建筑所饰伊斯兰风格的砖雕,画面精美、技艺精湛,足以侧证回族匠师先辈们高超的砖雕技艺。
明清两代,临夏砖雕艺术进入了繁荣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工商业的发展繁荣,推动了商业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临夏回族在地区商贸中获得的资本,大量开始兴建寺院拱北和私宅府邸,用以弘教和呈高。而对汉文化的认同与吸收对临夏砖雕制作工艺的成熟和题材内容的拓展丰富又有促进作用。
清中叶以后,临夏砖雕的刻砖技艺逐渐摆脱先前由瓦工兼作的状况而趋于独立,并在吸收汉族文人绘画、石雕、木雕等技艺的基础上,又受到西洋“巴洛克““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影响,开始采用高浮雕和镂雕等雕刻手法,促使临夏砖雕进入了空前繁盛时期。
民国时期,临夏以“西北三马”为代表的军、政,商界人物兴建了大批私邸和寺院拱北,以马步青所建东公馆、蝴蝶楼为代表性。建筑各处皆密饰砖雕,一时成为风尚,风格亦由质朴简约转变为细腻繁复。存在早期砖雕精品多为此一时期所制,堪称临夏砖雕艺术发展的巅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958年临夏建设红园公园时进行了一批砖雕创作,其后(文化大革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处于停滞状态。
直至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和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临夏砖雕艺术才又重新绽发出新的光彩。
21世纪初以来,临夏砖雕进入了全盛的时期。砖雕艺术人才辈出,砖雕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新建的寺院和富足人家的门庭影壁上,同时还出现了水泥雕等新形式。
传承价值
临夏砖雕以其通俗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和精湛的技艺引人入胜,使历史从文字的形式转化为立体的形式,不但起到了宣传、教化的作用,而且还烘托了整个建筑的文化氛围。临夏砖雕之所以在历史上能以鲜明的特点著称于世,是因为有其独具风貌的造型形式和特定的艺术内涵,并世代相传,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交融和凝结。作为中国传统造型的组成部分,它对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是疑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临夏砖雕,作为一种历史的民间工艺,始终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着各族劳动人民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理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显示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技巧。
传承状况
传统的砖雕工艺已失去了市场,许多从业人员缺乏传统的砖雕技术和基本的艺术素养,砖雕技艺存在着严重的“断代”现象,而分段制作的现代流水线生产方式也将导致砖雕作品风格的不统一,缺乏个性的表现和生动的气韵。在此状况下,有必要采取具体措施,对临夏砖雕的传统技艺进行抢救、保护。
传承人物
穆永禄,男,1952年5月出生,回族,临夏市毛家园人,临夏永禄砖雕公司经理,临夏州砖雕艺术协会副会长。2017年12月28日,穆永禄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甘肃省临夏县申报,项目名称:临夏砖雕。
保护措施
1982年,临夏市成立古典建筑工程队,该队规模最大时有250人之多,其中老艺人胥德惠祖传七辈,从事砖雕、木雕40多年。
2004年,临夏州政府拨款100万元,在临夏市红园文化广场修建砖雕长壁一座,壁面以传统砖雕艺术成功地复制了临夏区多名画家以地方山川名胜为题材的《河州八景图》。
2018年8月,《临夏砖雕》地方标准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召开的评审会议审定通过,对推动临夏砖雕产业发展,规范临夏砖雕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于2018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临夏县文化馆获得“临夏砖雕”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临夏砖雕”项目保护单位临夏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