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湖南省邵阳市传统美术《宝庆竹刻》
阿标
2024-03-26 22:32:44
0

竹刻(宝庆竹刻),湖南省邵阳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宝庆竹刻是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民间工艺。明代编修的《宝庆府志》,曾记载过万历年间宝庆竹刻名师潘一龙及其竹艺作品的情况。清代康熙年间,宝庆竹刻艺人王尚智发明了翻簧工艺和翻簧竹刻。宝庆竹刻的雕刻技艺种类齐全,题材丰富,手法别致,仅刀法就有二十余种。

2006年5月20日,湖南省邵阳市申报的竹刻(宝庆竹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Ⅶ-46。

历史渊源

1

《宝庆府志》记载:“闻万历间云山有好事者,就竹势之态,饰人物、山水、花鸟于上,或琢饰玲珑小器,供于茶肆或文房。”朱元璋的第18子朱楩于1425年4月北迁至宝庆府武冈州,朱楩与一起被贬的文人官员寄情于物,附庸风雅,嗜古玩,宝庆竹刻在此时顺应而生。

《宝庆府志·艺文志》记载:明崇祯年间,进士潘应斗记录叔父潘一龙(1563—1645)与宝庆竹刻技艺汇篡《大来堂制艺》刻版刊印,潘一龙竹刻流传下来的有竹青雕笔筒《听松观泉图》,与同时期的王嗣乾属邵阳竹艺早期代表。

《宝庆府志·乡土物产》记载,“康熙十二年(1673年)有竹制为反面,制为方形,以售竹器名者”,说明清康熙邵阳已有竹簧之技艺。传说王尚智发明竹簧雕刻,竹簧工艺的发明是中国竹艺的较大变革,扩大了竹艺题材与竹艺大件化、批量化生产。清末邵阳竹艺有作坊如“文雅堂”“爱此君斋”“君雅堂”“君子邻”等,王修龄、王树笺、王坚吾、王明生、朱莲舫、朱宝成等是这些作坊的竹刻艺人。明清时期,宝庆竹刻被宝庆府衙圈定为进贡朝庭的贡品,如故宫藏竹簧雕刻《天地同春寿字盒》为李新鳞兄弟为慈禧太后作,《芭蕉山石贴簧盒》为惜阴轩主李昌元所做,竹艺贡品中保存下来的还有食箧和书箧等。

宝庆竹刻在明代原竹雕刻、清代竹簧雕刻基础上历经几百年发展已形成个性鲜明、竹艺精湛的地方特色。从民国到20世纪70年代,宝庆竹刻成果辉煌,竹刻艺人的作品多次获奖,1950年成立了邵阳市竹艺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为国营邵阳竹艺厂,20世纪60—70年代江西吉安、井冈山,四川万县,湖南株洲、益阳、沅江、邵阳县、洞口黄桥、绥宁等地相继派人到邵阳竹艺厂学习并回去开办竹艺厂;1993年邵阳市染料厂兼并邵阳市竹艺厂,邵阳竹艺厂艺人们走向私人作坊小规模生产竹刻,成立了众多竹刻研究机构,经常组织邵阳民间工艺产品展览与竹刻文化活动,促进了邵阳竹艺的发展。

传承保护

2

传承价值

宝庆竹刻的历代大师们擅长于将自己的艺术表现技巧与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中国古典书画的意境融会贯通,创造了无数竹刻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传承状况

20世纪90年代邵阳原有的9家竹艺厂全部破产倒闭,技师流散中国各地,仅存的二十多名老艺人亦年事渐高。宝庆竹刻正濒临消亡,亟待抢救、保护。

传承人物

曾剑潭,男,汉族,1932年生,2012年去世,湖南邵阳人。2007年6月被评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竹刻(宝庆竹刻),申报地区:湖南省邵阳市。

张宗凡,男,汉族,1968年生。2012年12月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竹刻(宝庆竹刻),申报地区:湖南省邵阳市。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邵阳市宝庆竹刻研究所获得“竹刻(宝庆竹刻)”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竹刻(宝庆竹刻)”项目保护单位邵阳市宝庆竹刻研究所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湖南省邵阳市传统...
竹刻(宝庆竹刻),湖南省邵阳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6 22:32:44
非遗 | 上海市嘉定区传统...
竹刻(嘉定竹刻),上海市嘉定区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6 22:32:24
非遗 | 湖南省长沙市传统...
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
2024-03-26 17:24:03
非遗 | 湖南省隆回县传统...
滩头木版年画是湖南省惟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以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
2024-03-26 15:29:24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