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北京市崇文区传统手工《雕漆技艺》
阿标
2024-03-27 17:43:28
0

雕漆技艺,北京市崇文区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雕漆的工艺过程十分复杂,要经过设计、制胎、烧蓝、作地、涂漆、画工、雕刻、抛磨、做里、做旧10道工序。

2006年5月20日,雕漆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50。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京文乾刚雕漆艺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飞天雕漆工艺家俱有限责任公司获得“雕漆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历史渊源

1

唐代雕漆

据明代黄成的《髹饰录》记载,雕漆发源于唐代的四川、云南一带,但是人们后来没有见到过唐代的雕漆作品。

宋代雕漆

宋代是雕漆工艺的发展时期。“剔红”和“剔犀”都已经出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精致的剔红传世品《桂花纹剔红盒》,日本圆觉寺也藏有东渡日本的宋代遗民许子元携去的《醉翁亭图朱锦地剔黑盘》。剔犀工艺在宋代已经十分成熟,在江苏武进和山西大同等地的南宋、金代墓葬中都出土了为数不少的剔犀器具。比如,出土于江苏金坛南宋周 墓的《剔犀执镜盒》便是一件技艺纯熟的作品,镜盒直径15.4厘米,长27厘米,木胎,漆层肥厚,刀口圆熟,现藏于常州市博物馆。出土时,盒子内部还有一把执镜,可见,当时富有的人家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十分钟情于雕漆制品了。

元明雕漆

元代,雕漆工艺随着工匠的流动,由浙江嘉兴等地传入了北京。由于元代的工匠会在他们的作品的底部刻上名字。他们制造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后来许多珍藏在故宫博物院。元代的雕漆技艺通过艺人们的世代相传延续到了明代。明代初期,由于皇宫及国礼需求日增,皇宫“御用监”在京城专门设置了制作漆器的作坊——果园厂,并召请元代艺人张成之子张德刚主持。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被汇聚到北京,雕漆艺人们的辛勤钻研,相互切磋,雕漆技艺日臻完善,不同的制造工艺和艺术风格相互融合,最终创造出了北京雕漆工艺的独特面貌。在艺术上,果园厂早期制造的雕漆制品注重磨工,光润、古朴、浑厚,是以前的雕漆无法比拟的。明末,雕漆制造经过了一段时期萎缩后,至清初,雕漆工艺又开始兴盛。

清代雕漆

在北京,清代的雕漆工艺继明代的果园厂之后设立了造办处漆作,从事雕漆等漆艺制品的专门生产。清代的雕漆由于其造价高昂,多系皇家造办处产品。清中期,由于乾隆皇帝的喜爱,宫廷监制了大量的雕漆作品,大如屏风、几踏、桌椅,小到瓶、罐、盒、盘乃至日常摆设,应有尽有。这一时期的雕漆作品构图严谨,雕工精细,图案繁缛,工艺复杂,形成了雍容华贵、工细柔丽的艺术风格。

较之明代,清代的雕漆有许多显著的特点。明代雕漆漆色暗红,清代鲜红;明代雕漆刀法圆润,多磨光,清代则刀痕显露,不打磨;明代的雕漆花纹庄重浑厚,清代则繁缛纤细。此外,明代雕漆的胎骨多为木胎,清代则兼有瓷胎、紫砂胎、皮胎等。清代雕漆亦多剔彩,工匠们常刻出两色锦地以增加色彩的变化。从题材上看,清代的北京雕漆在花卉蔬果题材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寓意吉祥、歌颂太平盛世的题材,图案空间的处理也普遍采用了开光的形式。

明、清两代所产的雕漆制品后来多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市博物馆等处。乾隆之后,随着国力的衰退,雕漆的制作日益萎缩。到了清末,政治动荡,经济衰退,皇宫对雕漆器需求锐减,致使雕漆制造一度中断,雕漆技艺近乎失传。

现代雕漆

1949年后,北京市召集分散在民间的继古斋雕漆传人建成北京雕漆生产合作社,1958年转为北京市雕漆工厂,成为北京雕漆工艺传承与发展的主要阵地。建国后雕漆的发展产生了一批雕漆艺术家,20世纪50年代获北京市政府命名“老艺人”称号的有吴瀛轩、孙彩文、刘春林、董茂林,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有杜炳臣、刘金波、文乾刚。

传承意义

2

传承价值

北京雕漆工艺制品种类繁多、题材丰富,其设计创作集雕刻、绘画、工艺于一身,具有庄重典雅的艺术性。对于现代社会人们审美素养的提升和美化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雕漆工艺集中体现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髹漆工艺文化传统,是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传承现状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转型、生产周期长、投资大及管理体制变化等原因,雕漆行业发生萎缩。北京雕漆厂名存实亡,真正的手工雕漆品越来越少,雕漆行业技艺人员面临着年龄结构老化、无新人后继的残酷现实。从后来的情况看,北京雕漆工艺已濒临失传。

传承人物

文乾刚,男,汉族,1941年出生,辽宁省凤城市人。2007年6月,文乾刚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市崇文区申报。

张国栋,男,汉族,1941年出生,甘肃省天水市人。2009年6月,张国栋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申报。

殷秀云,女,汉族,1947年出生,北京原昌平县人。2012年12月,殷秀云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北京市东城区申报。

保护措施

2010年,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宣布,将鼓励并协助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向社会尤其是大专院校公开招募学徒,并将根据情况给予传承单位一定资助。首批向社会发出招募公告的是雕漆技艺和象牙雕刻两个项目。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京文乾刚雕漆艺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飞天雕漆工艺家俱有限责任公司获得“雕漆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雕漆技艺”项目保护单位北京文乾刚雕漆艺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飞天雕漆工艺家俱有限责任公司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北京市荣宝斋传统...
木版水印技艺,北京市荣宝斋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7 22:11:02
非遗 | 北京市崇文区传统...
雕漆技艺,北京市崇文区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
2024-03-27 17:43:28
非遗 | 北京市朝阳区传统...
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北京市朝阳区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03-27 16:55:07
非遗 | 北京市崇文区传统...
景泰蓝制作技艺,北京市崇文区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7 16:51:37
中国手工艺术《雕漆技艺》
雕漆的工艺过程十分复杂,要经过设计、制胎、烧蓝、作地、涂漆、画工、...
2024-03-16 17:49:11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