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江苏省南京市传统节日民俗《秦淮灯会》
阿标
2024-03-28 22:39:48
0

秦淮灯会是流行于南京的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夫子庙灯会,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一个集灯展、灯会和灯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灯会,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

秦淮灯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时期,国都建康(今南京)就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为全国之冠,是中国最早的灯会。唐代时得到了迅速发展,明代时达到了鼎盛。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秦淮灯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一直是历代南京民众辞旧迎新、祈求吉祥、喜庆热闹的社会文化空间。秦淮文化是古老的金陵文明的代表,秦淮灯会则是传承秦淮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南京地区广大民众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在秦淮灯会时通过扎灯、张灯、赏灯、玩灯、闹灯等诸种形式不断地营造出“万星烂天衢,广庭翻人潮”的美好意境,寄托自己的良好愿望与生活追求。与此相辉映的其他民间文化艺术门类如南京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兽舞、秧歌、踩高跷等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进而对中国其他地区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2006年5月20日,江苏省南京市申报的秦淮灯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Ⅹ-50。

历史渊源

1

三国东吴时期的南京最先出现在岁时节庆、欢乐喜庆等重要场合张灯结彩的现象。如前方将士凯旋,朝野官民都会聚集在都城内外,用香花灯烛营造气氛,迎接他们的归来或劳军犒师。当时的织锦技术促进了江南丝织业的发展,为灯彩制作提供了技术基础。

秦淮灯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伊始,南京城就曾举办元宵灯会。

南朝时期,国都建康(今南京)就出现了举办元宵灯会的习俗,这是中国灯会的最早记载。《南史》记述了建康上元节(元宵节)盛况:“汇数万火盏,若星河灿天衢,人潮聚涌,广庭无隙也。”后来的唐、宋、元、明时代,元宵灯会一朝比一朝红火,技艺高超的花灯工匠层出不穷,彩灯制作越来越形神兼备,恢弘壮观。

隋朝以后尽管金陵备受冷落,但元宵佳节张灯、观灯等活动已开始蔚然成风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提倡灯节,并将每年元宵节张灯时间延长至十夜,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灯节。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元宵节,朱元璋更是别出心裁地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万盏水灯。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初,明成祖朱棣“赐百官上元节假十日”,并继续张灯结彩,营造节日气氛。三年后又下令在南京皇宫午门外,集能工巧匠筹办灯会,精心扎制鳌山“万岁”灯,并且与民同乐。明代中期以后,《南都繁会景物图》等画卷,描绘了焰火夺目的鳌山及老。

清代中叶,南京灯市主要集中在笪桥和评事街一带。晚清时,笪桥灯市逐渐南徙至夫子庙一带。

1949年以后,夫子庙每年元宵节前后仍有“灯市”举行,规模有大有小。然而这一盛会在“十年动乱”中被中断。

1985年,南京市恢复了历史上每年一度的秦淮灯会。

传承保护

2

传承价值

从秦淮灯彩的形制和所表达内容来看,从秦淮灯会的文化环境来看,充分体现了灯彩、灯会的艺术精华。从民俗学角度来看,它浓缩了南京人民的精神气质、文化风格、社会价值和人生追求,开阔了南京本土民间艺术生存延续空间。

经济价值

每年的秦淮灯会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人纷至沓来,他们在领略游览秦淮灯会,感受金陵民间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文化与经济互动,既带动了本土民间艺术的市场,拓展了延续发展的空间,也带动了南京地区旅游、商贸、娱乐业的发展,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由此也促进了南京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

社会价值

秦淮灯会历史悠久,经久不衰。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陆续拨款建设夫子庙地区,不断提升秦淮灯会的硬软件环境,使之成为了南京民间文化和民俗活动的品牌。

传承人物

陆有昌,男,汉族,出生于1944年1月,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序号:03-1466,申报地区:江苏省南京市。

顾业亮,男,汉族,出生于1962年12月26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序号:03-1467,申报地区:江苏省南京市。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南京市秦淮区文化馆获得“秦淮灯会”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南京市秦淮区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江苏省苏州市传统...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是江苏苏州以东吴县甪直、胜浦、唯亭、陆墓一带的...
2024-03-28 23:56:07
非遗 | 江苏省南京市传统...
秦淮灯会是流行于南京的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夫子庙灯会,是首...
2024-03-28 22:39:48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