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浙江省象山县、慈溪市民间文学《徐福东渡传说》
阿标
2024-03-30 13:39:16
0

徐福东渡传说,浙江省慈溪市、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地方民间传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慈溪市沿海一带自古就有大量关于徐福受秦始皇派遣“入海求仙”、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传说:公元前210年,徐福率领数千童男童女及数百名工匠、兵员从慈溪的达蓬山(原名“香山”)(一说象山蓬莱山)出海求取长生不老之药。其后的地方志著作也几乎无一例外地录载了徐福的传说资料,唐《蓬莱观碑》宋《四明宝庆志》和慈溪、象山历代县志中均有相关记载。生于当地或游历该地的文人骚客亦多将徐福传说写入诗文。

2008年6月7日,徐福东渡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是I-41。

历史渊源

1

历史起源

徐福的故事最早见于司马迁所著《史记》的多个章节中,如“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在“秦始皇本纪”中称“徐市”,在淮南衡山列传”中称“徐福”)。对于徐福东渡出海,《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9年,“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入海求仙人”;隔年之后,徐福二见秦始皇,伪称自己已至仙山,并且见到起死回生药,但“秦王之礼薄,得见而不可取”。于是秦始皇“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良种百工”。徐福在河北千童附近招募、培训童男童女,打造楼船,并在东南沿海搜寻仙山,数岁而不得,费多,恐谴,值秦始皇东巡会稽,徐福乃三见秦始皇,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者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其结局如《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所载:徐福东渡“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之后的《三国志・吴书・吴主权传》记载:“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冶)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后汉书》“东夷列传”也有提及徐福东渡之事。《三国志》提到了徐福到达亶洲(一作“澶洲”)并滞留不归。 在《三国志》的记载中,亶洲与夷洲同在中国外海的东南方向,并相距不远。有人认为夷洲就是台湾,亶洲就是日本,与倭国是一个地方两个名字。《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倭国“计其道里,当在会稽东冶之东”,说明那时候中国人认为倭国在中国外海的东南方向。《后汉书》也是同样的记录,但说东人是其后人。到了五代时期的后周时,济州开元寺僧人义楚在《义楚六帖》(又称《释氏六帖》)卷二十一“国城州市部”的“城郭・日本”中,首次明确提到徐福最终到达的是日本(也叫“倭国”),当时的日本秦氏(日本古代渡来豪族)为其后代,仍自称秦人。并说徐福到达后,将富士山称为“蓬莱”。此为目前所知最早明确指出徐福滞留不归之地是日本的中国文献。

不过有观点认为,义楚的记载很可能和日本的传说有关。因为义楚有一个日本醍醐天皇时代的僧人好友叫宽辅(法号弘顺大师,927年到达中国),义楚没有到过日本,关于富土山的记载很显然来自他的日本好友的说法。宋代欧阳修的《日本刀歌》明确指明徐福所滞留的地方就是日本,并且认为徐福东渡时携带了大量的典籍,才使得秦始皇“焚书坑儒”时遭毁的典籍在日本得以保留。但是这种说法的真实性难以考证。1339年,日本南朝大臣北昌亲房所著《神皇正统记》将此事作为信史记录,称“孔子全经唯存日本矣”。日本最早出现的徐福东渡到日本的记录是1339年日本南朝大臣北畠亲房所著《神皇正统记》。而成书于8世纪时的日本典籍《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只提到了秦朝人移民到日本的情况,没有徐福东渡的记载。有观点认为这是因为中国8世纪时尚未明确提出徐福东渡所到之地就是日本。最早提到徐福的是源隆国的《今昔物语》。

最早将徐福东渡当作传说来记述的,是成书于唐代的《仙传拾遗》。这一传说的大致内容是:在秦代时,大宛国中有很多枉死之人。后来有一只神鸟衔来了仙草,盖在死者脸上,死者就能复活。秦始皇闻后,派人去问鬼谷先生。鬼谷说,这种草是东海祖洲之中的神芝,一株草可让一千人复活。于是秦始皇就派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乘楼船入海寻神芝草,但一直没有回来。后来有一个叫沈羲的人得道,黄老派徐福乘白虎车去迎接,这才知道原来徐福已经得道成仙了。到了唐开元年间,有一个人患病,半身枯黑,医生不能治,有人提出去求徐福。几个人带了礼物从登州出发,行了十日,看到海中孤岛,就上岸。岛上有数百人,患者问一洗衣服的妇人这是什么地方,妇人说这里是徐福居住处。这时,有很多人像朝拜皇帝一样在拜个白发白须的老人,原来此人就是徐福。求医者前去谒见,并告以病情。徐福说,你幸亏遇见我,否则就没救了。徐福派人给这些人准备了美食,但盛物的器皿都很小。大家都觉得徐福很小气。徐福说,你们能把这些东西吃完,我再给你们添上,只怕你们吃不完。果然,这小器皿内食品尚未吃完,大家就都酒足饭饱了。第二天,徐福取出黑色的小药丸让患者吞下。不一会儿,患者就拉出了很多黑痢,病也就痊愈了。这位病人要求留下来。徐福说,你是有禄位之人,不便留下。我会用东风送你回去,你不要愁太遥远。临行前又送给他一袋黄色的药丸,说,这药能治一切病,如有患者,可以用刀剖开以水调饮。不日离岛,几天后回到登州。这名患者向唐玄宗奏报了所遇的一切,并献上那袋黄色药丸。唐玄宗将药分送给患病之人服用,果然病都好了。这则传说带有明显的道教色彩,是古人将岐黄之术与老庄之道合为一体,将方士、道土、巫术、炼丹视为通神之术及成仙之途的真实写照,对象山、慈溪等地有关徐福东渡的传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发展过程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慈溪市沿海一带自古就有大量关于徐福的传说资料,这两类历史文献提供了数量可观的徐福传说记录文本,与当地口耳相传的口头作品互相补充,传承至今。1995年,慈溪市成立了徐福研究会,开始对徐福东渡的研究和民间流传故事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编印了《达蓬寻踪》《达蓬之路》等资料。

传承保护

2

传承价值

徐福东渡传说内容丰富,不仅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反映了象山、慈溪的海洋、海岛文化,而且还反映了我们祖先寻求海外世界、探索海洋秘密的愿望。同时,徐福东渡传说为民间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千百年来涌现出了许多民间散文、诗歌、绘画和雕塑,使徐福东渡传说世代相传,是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历史价值

徐福东渡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意义,不亚于郑和下西洋。两千多年前,徐福为了摆脱秦朝苛政,寻求蓬莱仙境,建立理想乐士的政治愿望,组织力量举行大规模的探险活动,完成了东渡日本的历史奇迹。 [2]

科学价值

徐福东渡传说是发生在秦代的一次规模空前的移民潮。将现有的史料结合民间传说的发掘整理并加以综合研究,不仅可以拓宽中日关系史的研究领域,还可以更加系统、全面地梳理中国移民史发生的原因、特点及漂移的路线、规律。深化徐福东渡的研究,能够弥补秦代史研究中的不足。其次,各地众多的遗迹和传说为田野调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以从历代纷然杂陈的传说中勾勒出徐福东渡的大致轮廓,逐步还原这一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其三,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产生并发展,徐福东渡传说的产生也不例外,这就使得该传说纳入历史地理学的范畴之内。如徐福的多地起航就属于这一范围。其四,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方面,该传说也同样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文化传播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内容,从水稻种植到耕作技术,从手工技艺到养蚕缫丝,从医术医药到汉字认同,在古时的东南亚和东北亚地区曾形成一个文化圈,这与徐福东渡是否有着直接的关系,已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传承状况

在现代媒介的冲击下,民间传说的口头讲述活动受人冷落,传承人相继离世,这一传说濒临失传,急需保护。

传承人物

慈溪徐福东渡传说传承人

黄知言,男,出生于1948年1月。慈溪市徐福研究会会员、慈溪市文联龙山作协理事、慈溪市文联龙山戏曲协会顾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徐福东渡传说代表性传承人。从小耳濡目染诸多有关徐福东渡的民间故事,特别是在老一辈民间艺人的辅导、传授下,对徐福东渡的历史及相关史迹有了更为明晰的了解,并开始了进一步的调查、走访,对达蓬山上的徐福东渡遗址了如指掌,对其出处及典故亦如数家珍。在此基础上,积极发掘整理徐福东渡史料,以使其更详细、更完整,并得以传承。作品有:新编历史剧《东渡迹》、歌舞剧《徐福魂》等。

象山徐福东渡传说传承人

盛鑫夫,男,1949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老师职称。祖籍浙江象山,世居徐福隐迹的象山县蓬莱山下。曾在象山中学任教,1994年9月调任象山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2003年调任象山县教育工会副主席。是象山县第五、第六届政协委员,曾任象山县政协教育专委会副主任、象山县人民政府县长科技(教育)顾问。退休后担任象山县徐福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多次在日本、韩国、山东琅玡、江苏赣榆和浙江慈溪等地参加国际、国内徐福文化交流研讨活动,著有《徐福东渡研究概述》一书,由宁波出版社正式出版。

保护措施

浙江慈溪市和三北镇两级政府对徐福东渡传说的保护十分重视。1995年成立徐福研究会,出刊《达蓬寻踪》专刊,出版《达蓬山与医莱仙岛》《达蓬之路》等资料集,编印《达蓬之路-徐福与慈溪达蓬山》《达蓬山与蓬莱仙岛-徐福东渡故事》《徐福东渡歌词集》等;举办徐福东渡文化艺术节;保护徐福东渡,摩崖石刻等历史遗迹;投入350万元奖金拍摄电视连续剧《徐福东渡传奇》等等。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慈溪市徐福研究会、象山县文化馆获得徐福东渡传说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徐福东渡传说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浙江省绍兴市民间...
徐文长故事,流行于浙江省绍兴市的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30 14:33:54
非遗 | 浙江省象山县、慈...
徐福东渡传说,浙江省慈溪市、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地方民间传说,国家非...
2024-03-30 13:39:16
非遗 | 浙江省舟山市民间...
观音传说,浙江舟山地方民间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
2024-03-30 13:36:11
非遗 | 浙江省金华市民间...
黄初平(黄大仙)传说,流行于浙江省金华市的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
2024-03-30 13:36:00
非遗 | 浙江省文成县、青...
刘伯温传说,浙江省文成县、青田县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03-30 13:28:10
非遗 | 浙江省杭州市民间...
西湖传说,浙江省杭州市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
2024-03-30 12:04:09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