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文学《召树屯与喃木诺娜》
阿标
2024-03-30 16:04:55
0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叙事长诗。长诗产生于封建领主制中期,即傣族封建领主政权最兴盛、南传上座部佛教最兴旺的时代,但它表述的却不是佛教出家修行的思想,而是对生活和爱情的赞美。

2008年6月7日,召树屯与喃木诺娜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Ⅰ-67。

历史源流

1

关于《召树屯》的渊源问题,学者们议论纷纭,看法不一。

第一种看法

《召树屯》就在本地出生。王松认为《召树屯》是从西双版纳长诗《召洪罕和捕拜芳》及德宏长诗《召西纳》等反映渔猎生活的作品发展而来的。继而又根据金平傣族的《地上的西顿和天上的西顿》指出《搜神记》卷十四的叹毛衣人演变为《召西纳》和《召洪罕与隽拜芳》,同时又演变成《地上的西顿和天上的西顿》,再次演变成《召树屯》。晒姚宝暄则将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中的传说《格拉斯青》与《召树屯》《牛郎织女》作比较,认为叹召树屯《格拉斯青》不是舶来品,而是国产物。但都受了《牛郎织女》早期内容情节的影响。

第二种看法

认为《召树屯》故事原型源于印度。谢远章指出佛经《素吞本生经》的题材源于印度传说,随着佛教的传播到泰国,在公元至世纪被兰那僧人编入巴利语《班雅萨阁陀逸》中的第二篇,后来《班雅萨》流传到了老挝、柬埔寨、缅甸和西双版纳地区。李沉也认为《召树屯》源于印度。蒋述卓将《六度集经·明度无极章》与《召树屯》诺桑王子随行比较后认为后二者都直接来源于印度佛本生故事,它们只不过同源于一种佛本生故事,但在传入路线、传入时间上却又各不相同而已。东方既晓则从汉译佛经六度集经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十三、十四里找到了源于印度的依据。

第三种看法

可称之为“回流说”。即故事原产地在中国,传至印度后再随佛教文化回流中国。又有二说一是刘守华指出,前两种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各执一端,又有片面性,不符合这个故事在南亚地区纵横交错的文化交流网络中经历复杂演变的实际情况孔雀公主故事已形成巨大的故事圈,它的故事原型出自中国至于传入印度的路线,他先是认为“古代越人带着《毛衣女》这样的故事种子向南迁徙,佛教徒吸收民间流传的孔雀公主故事,加以改编,于是成为《素吞本生经》,进入了经书。又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进入中国云南、四川等地的傣族和藏族地区,演变成《召树屯和兰吾罗娜》《诺桑王子》。后来又认为,中国的孔雀公主故事经丝绸之路传入南亚,最后成型于印度,再回流中国境内,演变成《召树屯》《诺桑王子》《格拉斯青》等作品。二是李佳俊提出,故事原产地在西藏阿里,传入印度后,再经东南亚传入西双版纳等地。 

文化特征

2

故事版本

三四百年以前,在遥远美丽的西双版纳,头人召勐海的儿子召树屯英俊潇洒、聪明强悍,喜欢他的女孩子多得数也数不清,可他却还没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一天,他忠实的猎人朋友对他说:“明有七位美丽的姑娘会飞到郎丝娜湖来游泳,其中最聪明美丽的是七姑娘兰吾罗娜,你只要把她的孔雀氅藏起来,她不能飞走了,就会留下来做你的妻子。”召树屯将信将疑:“是吗”。但第二天,他还是来到了郎丝娜湖边等候孔雀公主的到来。

果然,从远方飞来了七只轻盈的孔雀,歇落到湖边就变成了七位年轻的姑娘,她们跳起了优雅柔美的舞蹈,尤其是七公主兰吾罗娜,舞姿动人极了。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姑娘啊,召树屯立刻爱上了她。她照着猎人朋友的话做,兰吾罗娜的姐姐都飞走了,只剩下她一人时,召树屯捧着孔雀氅走了出来。兰吾罗娜看着他,许久许久没有说话,但爱慕之情已经从她的眼光中传递出来。不用说,召树屯娶到了自己心爱的新娘。

他们成婚不久,邻近的部落挑起了战争,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英勇的召树屯和兰吾罗娜商量了一个通宵,第二天就带着一支军队出征了。战争初期,天天都传来召树屯败阵退却的噩耗,眼看战火就要烧到自己的领土了,召勐海急得乱了阵脚。却偏偏在这时,有个恶毒的巫师向他进谗言:“兰吾罗娜是妖怪变的,就是她带来了灾难和不幸,若不把她杀掉,战争一定会失败的。”召勐海头脑一昏,就听信了他,决定把美丽的孔雀公主烧死。

兰吾罗娜站在了刑场上,泪流满面,她深深地爱着在远方征战的召树屯,却不得不离开他。最后她对召勐海说:“请允许我再披上孔雀氅跳一次舞吧”。召勐海同意了。兰吾罗娜披上那五光十色、灿烂夺目的孔雀氅,又一次婀娜地、轻盈地、优雅地翩翩起舞,舞姿中充满了和平,充满了对人世的爱,焕发出圣洁的光芒,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深受感染。在悠扬的乐声中,兰吾罗娜已渐渐化为孔雀,徐徐凌空远去了。

可就在这时,前线传来了召树屯凯旋的消息。在欢迎大军得胜归来的载歌载舞的人群中,召树屯没有看见自己日夜思念的妻子,在祝贺胜利犒劳将士的庆功宴上,召树屯还是没有看见兰吾罗娜的身影,他再也忍不住了,说道:“多亏了兰吾罗娜想出的诱敌深入的办法才打败了敌人,可现她到哪儿去了呢”。召勐海一听,这才如梦初醒,却已悔之莫及。他把逼走兰吾罗娜的前因后果告诉了召树屯,真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召树屯只觉天旋地转,昏倒在地。苏醒过来后,他的心中想的只是要去把她找回来:我不能没有她,没有她我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他找到猎人朋友,问清楚原来兰吾罗娜的家乡在远隔千山万水的地方。跨上战马,召树屯又出发了,怀着猎人朋友送的三支具有魔力的黄金箭,怀着对兰吾罗娜矢志不渝的爱,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来到了一个山谷入口。山谷口被两座大象一样的山封住了,召树屯用第一支黄金箭射开了一条出路,进入了山谷。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拼搏,不管全身伤痕累累,不管前程凶险莫测,他终于到达了孔雀公主的家乡。可是孔雀国的国王因为觉得召树屯的族人对兰吾罗娜不公平,决定考较一下召树屯是否有保护兰吾罗娜的本领,否则就不让兰吾罗娜回去。国王让七个女儿头顶蜡烛,站到纱帐后面,让召树屯找出他的妻子,并用箭射灭烛火。召树屯内心平静下来,凭着对兰吾罗娜的思念,用第二支黄金箭射灭了兰吾罗娜头顶的烛火,终于得到了与孔雀公主重逢的那一刻。他们含着泪再次拥抱,发誓从此永不分离。

神话手法

《召树屯》是一部充满着美好理想与崇尚英雄精神的神话诗篇。神话是现实的折射,这首叙事长诗,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历史诗篇,它反映出傣民族发展的某一历史阶段的社会面貌。在《召树屯》叙事长诗中,整篇都充满着现实的幻想,楠娜穿上美丽的孔雀衣,可以展翅邀翔于长空,又可以成为漂亮的公主,在金湖畔与召树屯长歌倾诉衷情等等,无不充满神奇的幻想。召树屯率军出征,斩敌阵前,勇战之处,虽不占长诗过多篇幅,但读者完全可以想见其英勇的形象。而通过他渡过会溶化刀剑的黑水河,用箭射穿旋转着互相撞击的三座大山,射穿用巨石堆成的三层石墙,展现面前的更是一位完整的英雄形象,具有英雄史诗的特点。《召树屯》正是用奇丽的神话手法,刻划了召树屯这一史诗般的英雄。

艺术手法

从《召树屯》叙事诗中,看到古代傣族不同侧面的社会生活。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正是在这个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来展示出自己的真实性,如果没有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作为舞台,叙事诗中的人物就会显得有骨而无肉,就会毫无感人的力量。通过社会大背景来刻画人物形象,使之栩栩如生,活龙活现,真实感人,这是召树屯艺术手法上的一个成功之处。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云南省沧源佤族民...
云南的西部、西南部和缅甸毗连,临沧市正是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辖1区、...
2024-03-30 16:49:15
非遗 |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
2024-03-30 16:04:55
非遗 |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
2024-03-30 16:04:55
非遗 | 云南省元阳县民间...
哈尼哈吧,中国哈尼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尼哈吧”哈尼语意为...
2024-03-30 16:00:39
非遗 | 云南省德宏傣族民...
《达古达楞格莱标》是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民间文学,是...
2024-03-30 15:52:46
非遗 | 云南省双柏县民间...
彝族史诗,用老彝文记载并广泛流传,该诗描述了彝族传说中万物的起源。...
2024-03-30 15:48:56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