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传统音乐《秀山民歌》
阿标
2024-03-30 20:20:39
0

秀山民歌,重庆市省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外缘的渝、湘、黔、鄂四省(市)结合部,这里“处蜀僻远”,自古以来一直是“百里阻荒”之地,秀山民歌便在这一地区长期流传,其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历史十分悠久。秀山民歌在发展过程中直接孕育了秀山花灯歌舞音乐,经初步普查,秀山民歌数量上千,单是秀山花灯歌曲就有二十四大调一千余首曲子。 秀山民歌和秀山各族人民生活相关,他们用歌民歌传授知识、表达爱情、祈求幸福,同时也通过民歌表达他们的感情,歌颂生活。随着长时间的发展和积淀,在秀山民歌的基础上,当地还形成了一 种载歌载舞的艺术——秀山花灯。

2007年6月,“秀山民歌”被选入重庆市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重庆市省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申报的“秀山民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84。

历史渊源

2

秀山民歌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比秀山花灯的历史还要久。它起源于上古,此时的民歌多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如劳动号子、生产歌、及少量渔歌猎歌,原始粗犷遗风非常浓烈;兴盛于唐、宋,延续于元、明、清,这一时期,秀山民歌的形式、内容都增添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出现了大量的诉苦歌、时政歌,以及用民间小调形式吟唱的反映当地人民深受剥削压迫的反抗歌;发展于民国,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革命斗争歌谣;辉煌于新中国,这一时期大量的民歌都是歌颂党与领袖、歌颂民族政策、民族团结,歌颂劳动与新生活,就连情歌也突破了传统的内容,而被赋于了新的时代内涵。

基本特征

1

表演类别

秀山民歌可分为劳动歌、山歌、风俗歌、生活歌四大品类:

劳动歌包括薅草歌、船工号子、石工号子、农事歌,代表性的有《上田号》《划船调》等;

山歌包括对歌、盘歌、情歌等,代表性作品有《豇豆林》《绣荷包》,其中以山歌《黄杨扁担》为秀山民歌的突出代表;

风俗歌分为孝歌和婚嫁歌,表现了当地民众的生活、习俗等方面内容,如反映青年对封建包办婚姻不满情绪的《黄花草》等;

生活时政歌包括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如控诉旧社会抓兵罪恶的《抓壮丁》等。

演唱特色

秀山民歌属单声部民歌,多数作品节奏规整,绝大部分为徵调式,其次是羽调式、商调式和宫调式,还有少量的角调式。独唱、对唱时一般不用乐器伴奏,但薅草锣鼓表演时歌师傅需在锣鼓伴奏下对唱或轮唱。花灯歌曲的伴奏更为复杂,主要采用堂鼓、竹笛、大小唢呐、大筒等乐器,其中大筒系以蒙有蛇皮的竹筒配上竹竿材料的琴杆制成。秀山民歌中的衬词和衬腔很有特点,常用衬词如“吔哩吼”“奴的娇”“小情哥”“哥呀哈里呀”等,风趣诙谐,具体地风格性。除此以外,秀山民歌还特别喜欢用花来作衬字。衬腔的篇幅有长有短,运用方法也灵活多样。

演唱内容

秀山民歌的歌词一般都用汉语演唱,其多为四句、七字句,多采用比兴、比拟、夸张、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语言朴素,形象鲜明。秀山民歌的演唱形式有对唱、联唱和独唱。在唱腔上,因内容和区域而风格不同,或高亢激越、豪爽坦荡,或细腻缠绵、含蓄委婉。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重庆市梁平县传统...
梁平抬儿调又称抬工号子,因抬工俗称抬脚儿,故又名抬脚儿调儿是流传于...
2024-03-31 11:33:07
非遗 |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
酉阳民歌,流行于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
2024-03-30 21:16:23
非遗 |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
秀山民歌,重庆市省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
2024-03-30 20:20:39

热门资讯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云南省西双版纳传统节... 傣族泼水节,流行于云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云...
非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统... 库姆孜是柯尔克孜族独有的古老弹拨乐器,“库姆孜”柯尔克孜族语意是“美丽的乐器”。主要流传于新疆克孜勒...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
非遗 | 安徽省黄山市传统美术... 徽州三雕,安徽省、江西省的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徽州三雕经国...
非遗 | 中国传统舞蹈《南丰傩...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传统民...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