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传统音乐《酉阳民歌》
阿标
2024-03-30 21:16:23
0

酉阳民歌,流行于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酉阳民歌是武陵山区特有的地理环境与苗、汉、土家文化融合衍变的产物,其历史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土司冉守忠从夔州率兵来酉阳镇压苗民起义,平叛后镇守酉阳,给当地民歌输入了三峡巴音竹枝歌的影响。清代雍正年间“改士归流”,汉人迁入酉阳日益增多,酉阳民歌融合进部分汉族歌谣的因素。酉阳是民歌的海洋,每到传统节日,各乡镇都要举办赛歌会。已挖掘到的酉阳民歌大约有一千七百多首,以黑水号子、楠木号子和井岗号子为代表。

2008年6月7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申报的酉阳民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Ⅱ-85。

历史渊源

1

酉阳民歌的源头可以追溯至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酉阳地处古代五溪之首的酉溪地带,属九溪十八峒的原始部落,因此,最初的酉阳民歌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原生性。历史上,至少有两次重大事件的发生曾改变了酉阳民歌的原始风格其一,南宋时期酉阳土司制之始,由于夔州属巴郡,因此,给酉阳民歌输入了“巴音”的影响,使酉阳的原始民歌歌风为之一变;其二,清雍正13年(1735年),酉阳厉行改土归流,大量汉人及汉族流官迁酉甚多,同时引入了大量的汉文化,使汉族歌谣与原始民歌融合一体,基本上形成了酉阳民歌的基本架构,加之酉阳地域辽阔,地势复杂,与湖南、湖北、贵州等省相互接壤,因此,酉阳民歌在传承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局面。

《酉阳州志》记载:“土人面对篝火歌舞膜拜以祭祀神灵”。土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用民歌记述和传承着民族的历史和传说,酉民歌被誉为“用音乐记录的教科书”。

基本特征

2

基本内容

酉阳民歌特点是:既有巴歌的特点,又有苗家飞歌的元素;以丰富优美的旋律来提高干劲,调节情绪,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以鼓振节指挥动作激发热情;各乡大山阻隔,同源传承,不断发展,一方一调,号子音乐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已发现的优秀号子代表有黑水号子、楠木号子和井闵号子。黑水号子分下秧号、栽秧号、薅秧号等种类,特殊的高腔延长弹音唱法和换气技巧,为声乐演唱提供了范例;楠木号子分起号、上田号、溜溜号、长号、花号、齐声号等种类;井岗号子分晨号、中午号、下午号、晚上号、煞号等种类,曲调众多。除号子外酉阳民歌有山歌、盘歌、儿歌、祭祀歌叙事歌等众多歌类。

音乐结构方整、对称,每句4小节,整体材料相似。旋律舒缓、悠扬,歌词质朴,曲调清新自然,拍子节奏欢快,富有动感,节奏规整。

歌唱种类

1、劳动歌。劳动歌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所唱的一种山歌民歌,分为劳动山歌和劳动号子两大类。抒发劳动中的苦、乐心情,统一劳动动作,激发人们的劳动兴趣,也兼有传授劳动经验,盼望风调雨顺,祈求丰收的内容。

2、爱情歌。主要表现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真诚和勇敢追求的精神。它在酉阳民歌中占有很大的份量,内容大多是抒发追求、初恋、热恋、别离、相思时的感受。

3、闲情歌。闲情歌是劳动之余,将其闲情逸致,抒发而歌,或盘歌对答,或幽默讽刺,自得其乐,这充满闲情的山歌民歌,生活气息浓郁,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表现了土家、苗、汉各族人民活泼开朗的乐观主义精神。

4、苦情歌。苦难的人民,往往触景生情,发而为歌,悲愤哀怨的唱出了诉说不尽的苦难,集中地反映了士家、苗、汉各族人民被压迫、受剥削的悲惨生活,“苦情歌”因而成为酉阳民间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

5、哭嫁歌。新娘在出嫁的前夜都要哭嫁,其对象主要是直系血亲和旁系姻亲。除哭诉离情外,也有剥封建婚姻制度的强烈反抗等内容。

6、红军歌谣。凡根据地或红军所到之处都留下了很多内容丰富的红军歌谣。

7、新民歌。新民歌运用民歌的传统手法,讴歌党的方针政策和建设成就,反映了广大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8、其它。酉阳民歌还有山歌、儿歌、祭祀歌等多种类型。

艺术特色

1、感情深刻而真挚,艺术表现鲜明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清新自然,真实感人。

2、酉阳民歌中的艺术情感不但真挚,而且深刻,能在民歌中表现出生活的本质。

3、酉阳民歌艺术概括力强,寓意深长,一语双关。

4、酉阳民歌种类繁多,曲调丰富、优美、流畅。大多是自由体山歌和小调,以宫调式、徵调式、羽调式为主,其旋律结构大多属民族民间五声调式范畴,以单段体为主听后感觉十分亲切。

5、酉阳民歌都是颇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情深意切,深入浅出,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形象鲜明,音韵自然琅琅上口。

6、风格朴素刚健清新,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和想象力。

酉阳民歌的代表作品有《土家迎客歌》《送郎》《送郎调》《娇阿依》《风吹芭茅》《割草》《不要愁来不要焦》《太阳去了坡背凉》《妹是南山一枝梅》《一股凉风当坳来》《一朵鲜花凑地开》《木叶情歌》《黄杨扁担》。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重庆市梁平县传统...
梁平抬儿调又称抬工号子,因抬工俗称抬脚儿,故又名抬脚儿调儿是流传于...
2024-03-31 11:33:07
非遗 |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
酉阳民歌,流行于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
2024-03-30 21:16:23
非遗 |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
秀山民歌,重庆市省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
2024-03-30 20:20:39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