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歌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谜 语歌等几类,曲调各不相同。
飞歌是流行于黔东南的一种特别的民歌演唱形式,一般在山上放声歌唱,其曲调高亢,豪迈奔放,余音震山梁,非常有特点,其内容有情歌、时政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各种民歌形式有传统的歌词,也有即兴编唱的内容。 嘎百福歌是流行于黔东南地区的一种说唱文学,它在民间诗歌和传说故事的基础上融合而成,演唱者时而叙述时而呤唱,其内容多是反映民事纠纷和社会现象方面的真人真事。
2008年6月7日,湖南省吉首市申报苗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民歌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谜 语歌等几类,曲调各不相同。
飞歌是流行于黔东南的一种特别的民歌演唱形式,一般在山上放声歌唱,其曲调高亢,豪迈奔放,余音震山梁,非常有特点,其内容有情歌、时政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各种民歌形式有传统的歌词,也有即兴编唱的内容。 嘎百福歌是流行于黔东南地区的一种说唱文学,它在民间诗歌和传说故事的基础上融合而成,演唱者时而叙述时而呤唱,其内容多是反映民事纠纷和社会现象方面的真人真事。
2008年6月7日,湖南省吉首市申报苗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族分布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 。
民族语言
族和部落。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歌曲发展
以盘歌为例,是苗族青年男女向对方表达心愿、显示才能的一种古老的对歌方式。昭通一带苗族的“盘歌”非常有趣。男青年看中了某位女青年,便带两个年龄相当的同伴,一起去到姑娘的家,找她的长辈说明来意。若姑娘的父母亲回答:“还没人家,是同班辈的。”便准许盘歌。盘歌的歌会,由女方老人安排。男女双方参加对歌的同伴,既当参谋,又为自己找对象。
在盘歌中,一般是男的先唱。双方通过对唱,显示自己的才能。如果男的输了,女方便用水将男方泼走。泼水在苗家不是恶意,而是一种善意的洗礼。如果以方对答如流,唱得情投意合,还可以唱到定婚。但是如果女的盘输了,还可继续盘歌,这样的盘歌一直盘到定婚为止。定婚那天,女方的父母要及时为男方备办喜酒,一一敬给参加歌会的乡亲,最后以一对牛羊角当杯,敬给这对即将结合的青年。然后吹起芦笙跳起舞,通宵达旦为这对青年人贺喜。
苗族歌谣特点鲜明,歌词字句排列整齐,结构严谨,大都是七字四句式,也有少部分是三字一句和七字一句相间隔的。
演唱形式有个人独唱、两人相伴齐唱、多人合唱等等,喜欢采用轮回问答式咏唱,或叙事,或猜谜,节奏顿挫缓和,音调绵长微弱。音乐曲调多为清洌、高亢、委婉,唱时鼻音浓重是苗族歌谣的一大特点。苗族民歌曲调以前短后长的节奏为主,一般可分为高腔调和平腔调两类。高腔调多在野外以真假音结合演唱,曲调高亢远阔,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性较强,能且歌且舞,多用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爱情等山歌类民歌的吟唱。平腔调曲调低沉,旋律起伏不大,音域一般在八度以内起伏,节奏缓慢自由,抒情绵长,顿挫的地方很多,顿挫的音调绵长微弱,余音不绝如缕,唱完一首歌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多用于礼俗、婚俗、祭祀等风俗类民歌的吟唱。苗族歌谣质朴清新,委婉含蓄,感情饱满,寓意深刻,大量使用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浪漫主义色彩特别浓郁。内容方面,苗族民歌涵概了历史、文学、哲学、宗教等方面,是苗族民间文学艺术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
按苗歌内容,分为劳动歌、仪式歌、爱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谜语歌等,题材十分广泛。
劳动歌:生产劳动歌在花垣苗族歌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产生于生产劳动之中,也成为苗人普及生产知识的重要工具。如《棉花谣》:“棉花树、寸寸高,又要锄、又要薅,要灰点、要粪灌,树才茂盛长得高。开黄花、结青桃、现白毛。齐齐扎、出白花。车儿旋,纺细线。床机响、织白片。缸里染,裁缝缝,穿在身上又好看。”
仪式歌:是在祭祖仪式中所唱的歌,也叫敬祖先歌。它的歌词多用敬语,内容多为光宗耀祖,有一定的积极奋发之感,所以一般很能打动人们的心。这种歌带有某些巫歌性质,苗族的历史也往往记录在这些仪式歌中。
爱情歌:情歌在花垣歌谣中数量多,流传广。如《等你不到吹木叶》:“从早等你到中午,中午过后你不来,等你不到吹木叶,摘完一树树灯台(即灯台树)。”
生活歌:《嫁女谣》:“红门楼儿白粉墙,你家有个小姑娘,十五六岁作闺女,十七八岁要离娘。儿上轿,娘心慌,乖乖女儿听原章:你到婆家做媳妇,莫贪睡眠卧高床。早早起,出洞房,洗过手,上灶房,淘米要淘二道米,切莫捺米口里尝;炒菜要炒油锅菜,既不淡来又不咸,公公婆婆都欢喜,才合口味好下饭……”
历史传说歌:《歌唱苗族英雄石三保》的歌谣在花垣流传:“石三保生来很贫穷,家里只有一位白发老母亲。无字天书是个宝,要什么什么就降临,三保骑上长条凳,变成战马去远征……”这首歌,充满了想象和战斗豪情,一直传唱至今。
儿歌:儿歌是在花垣歌谣中生命力最强的品种。
谜语歌:在花垣苗族歌谣中,谜语也有相当的数量,它长期在苗民中流传,反映出苗人的智慧。
苗族历来重视民间教育,不仅长辈言传身教,而且常用各式歌谣教育子孙后代,劝教歌谣便是苗族社会中体现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歌谣,主要有《家训歌》、《教子歌》、《孔子喻世歌》、《育儿歌》、《劝夫歌》等。
苗族非常重视家教,《家训歌》就是讲述苗族传统的家风、家教、家法,既有家长训谕和制约家族成员的法规、条例,又有家族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矩。
《教子歌》是父母劝教子女的歌,教育子女要从小勤奋读书,听父母的话,严律处事为人;《劝夫歌》是妻子劝戒丈夫的歌谣,一劝丈夫要勤劳,二劝丈夫要为人正直,三劝丈夫要戒酒不赌钱;《论皇歌》是讲述海南苗族五皇(五姓)事迹的歌谣,但是它同样具有教育意义,它提醒苗族子孙不忘祖先恩德,时刻勤记祖先的教诲,多行善事。
苗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民歌的存在,节假日、平时生活、劳动、恋爱、婚姻、祭祀都要唱民歌,可以说是无时无歌,无事无承,无人无歌。苗歌演唱艺术以质朴、爽朗着称,苗歌的美就美在它单纯、真挚、质朴,几乎不需要伴奏;它是歌手面对天地、面对自己、面对劳动、面对心上人用本嗓唱的,心中所想即是口中所唱,毫不隐瞒,是来自大自然的歌唱,是最有生命力的音乐;它反映着苗族人民曲折的生活历程、朴素的审美情趣和纯真的情感,同时,苗族人民善于通过民歌来抒情表意,其内容丰富多彩,蕴藉着苗族人民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审美评价,体现了苗族人民朴素的审美意识和美学观点。但是,和许多非遗项目一样,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文化逐渐淡化,苗族民歌生存也陷入困难境地,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苗族民歌文化,如何更好地发掘、保存、传承和发展,这是当务之急。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文化馆、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获得“苗族民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苗族民歌项目保护单位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