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湖南省隆回县传统音乐《花瑶呜哇山歌》
阿标
2024-03-31 16:54:55
0

瑶族民歌(花瑶呜哇山歌),湖南省隆回县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花瑶呜哇山歌是花瑶人民独有的一种古老民间音乐艺术,主要流传在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其源于花瑶祖先的劳动号子,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最终演变为一种高腔山歌。花瑶呜哇山歌的发展历史主要包括先祖时代的萌芽期、元末明初的孕育期、明清至民国的成熟期等阶段,其取材于生产、生活及民间传说,大致可分为历史歌、风俗劝勉歌、生产劳动歌及情歌四类。

2006年,花瑶呜哇山歌入选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瑶族民歌(花瑶呜哇山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Ⅱ-110。

历史渊源

2

花瑶呜哇山歌历史悠久,据当隆回县地人民传说其形成于秦始皇修长城时期,由孟姜女所创。当时由于白天男女分开劳动,只能晚上在一起。孟姜女见大家每天劳动很辛苦,于是便教大家唱山歌以缓解疲劳。此传说的真实性已无从考证,但由此可以看出:花瑶呜哇山歌是隆回花瑶历史的见证者,它起源于瑶族祖先劳动时的劳动号子。花瑶人民在日常的生产劳动中常唱山歌,且专门有一人负责打锣,以统一步调,他们将这种“山歌”称为“呜哇山歌”,在劳动中起着调动情绪、鼓舞土气的作用。后来在反抗封建统治者对瑶民的残酷镇压斗争中,逐渐形成了呜哇山歌的独特风格。

元末明初,祖居江西吉安的瑶民,历遭朝廷官军的驱赶杀戮。他们为了生存,群起反抗,几次举行造反暴动。战斗中,他们擂鼓鸣锣,用瑶语唱着髙亢的进军之歌,鼓舞士气,与官军进行殊死的战斗。后来,他们被迫逃进深山老林,以狩猎和采集草药为生。在围捕凶猛的野兽时,他们往往几十人结成群体,一人击鼓敲锣,其他人发出“呜哇,呜哇”的吼叫声,向着凶猛的野兽进攻。打猎采药之余,他们又在崇山峻岭里刀耕火种,从狩猎转向了农耕。耕作劳动时,群体出动,高喊着“呜哇呜哇”的山歌号子,顽强地向大自然进军。祖先们反抗压迫的战斗之歌,演变成了劳动之歌。再后来,瑶民们为了自娱自乐,经常以呜哇山歌的形式,在田野山岗上自我愉悦。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花瑶人民在劳动时已经很少唱呜哇山歌了,但每逢花瑶传统节日以及办喜事时,花瑶人民便聚在一起以对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花瑶呜哇山歌作为一种桥梁和纽带,联络着分别以久的花瑶人民之间的感情,沟通着青年男女之间的心灵。 

文化特征

3

主要题材

花瑶呜哇山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题材来源主要有瑶族来源和迁徙(花瑶巫术咒语高腔调,瑶语称“霸麦热皈”)、农业劳作、深山狩猎、洞谷名胜、死亡葬丧、服装首饰、日月星辰、风花雪月、婚姻嫁娶、傩巫鬼神等等。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历史故事、风俗劝勉、生产劳动和男女爱情四大类,其中,情歌是较为精彩的部分。

演唱形式

花瑶呜哇山歌演唱时,有独唱、对唱、多声合唱等多种形式,其中比较多见的是由成年男子以真假声结合方式合唱,其曲调节奏自由,声音高亢嘹亮,有较长的甩腔,常夹杂“呜哇”等衬词。在演唱中,歌手常用瑶语和汉语演唱,汉语演唱的歌曲颇多。因呜哇山歌演唱大多在乡间野外,不受劳作时间限制,随意性较强,歌的内容可以随场景和思维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自由抒发的劳动号子。演唱的同时,常有大锣大鼓伴奏。

音律特点

在音律艺术上,由于花瑶人隐居深山密林,力求传得遥远听得清晰,一般音调高扬,声音绵长。其中最高音往往是衬词“呜哇呜哇……”,常出现在第二句后(加腔)和歌词的最末尾(绞腔)。在歌词末尾的前一句是固定句式:“十八哥呀×××”或“十八妹呀×××”(男唱时用“十八妹”,女唱时用“十八哥”)来渡韵,预示着歌唱将要结束。

唱词特点

花瑶呜哇山歌的歌词带有即兴性(瑶语称“见子打子”),其句段比较整齐,一般七言、九言或十一言为一句,每首多为六句歌词,一般押双句韵,词句中往往采用直陈、比喻、起兴、夸张、对偶、排比、反复、问答等表现手法。呜哇山歌的韵脚叫调子,每种调子都有三个字组成的固定名称,与曲牌名称相类,这是其他山歌所没有的。据考证,花瑶呜哇山歌共有24个调子,流传下来的约有十多个,如“少年乖”“我老哥”“我个贤”“话来听”等。

传承保护

1

传承价值

花瑶呜哇山歌是一部花瑶的成长史。花瑶民族热爱美追求美的美好心愿,全都浓缩在花瑶呜哇山歌激昂高亢的旋律中。它反映了花瑶民族在自然、社会历史变迁中的种种感受,反映了花瑶民族崇尚自然、追求和诸的理想。它全面、完整、生动地体现着隆回花瑶以及这一地区的文化传统。花瑶呜哇山歌有利于人们研究花瑶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学术价值。

艺术价值

花瑶在历史上饱受来自自然和人类的种种磨难。但是,他们在痛苦的磨难中,不但没有屈服,没有垮掉,而且用越烧越旺的生命之火,创造出了气势磅礴的花瑶呜哇山歌。花瑶呜哇山歌高亢的旋律,是其它形式的山歌无法相比的。正如一位音乐专家所评价的,就是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也难以唱出花瑶呜哇山歌中的一些高音来。花瑶呜哇山歌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韵脚的用法,几乎没有在其它的韵体文本里出现,具有独特性。

生命形态价值

花瑶呜哇山歌是花瑶花瑶生命形态的体现,表达出了隆回花瑶的一种生存方式。那“呜哇”的甩腔,象征着他们面对恶劣环境,敢于斗争,敢于进取的顽强性格,就连对爱情的追求也表现得气势磅礴、撼天动地,反映出花瑶人坚定乐观、真挚热情的民族性格。

传承状况

由于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在中青年当中会地道民歌的人已是少之又少,再加上老一代花瑶歌手健在的已经不多,呜哇山歌的传承问题急需解决。

传承人物

戴碧生,男,1949年12月出生,2009年5月26日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瑶族民歌(花瑶呜哇山歌),湖南省隆回县申报。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瑶族民歌(花瑶呜哇山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瑶族民歌(花瑶呜哇山歌)项目评估合格,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该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湖南省龙山县传统...
土家族咚咚喹,湖南省龙山县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
2024-03-31 21:23:31
非遗 | 湖南省隆回县传统...
瑶族民歌(花瑶呜哇山歌),湖南省隆回县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2024-03-31 16:54:55
非遗 | 湖南省传统音乐《...
苗族民歌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
2024-03-31 16:51:20
非遗 | 湖南省吉首市传统...
湘西苗族民歌是苗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苗族民歌流传在湖南省湘西...
2024-03-31 16:47:30
非遗 | 湖南省保靖县传统...
酉水船工号子,指酉水河段船工的劳动时号子,在酉水上下游之间的湖南省...
2024-03-31 11:20:07
非遗 | 湖南省娄底市传统...
新化山歌,湖南省娄底市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
2024-03-30 22:19:39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