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青海省玉树藏族传统音乐《玉树民歌》
阿标
2024-03-31 17:42:33
0

藏族民歌(玉树民歌),主要流传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区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玉树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意义上的玉树民歌由“勒”“拉伊”“闯勒”“吉莫”“琼勒”“均勒”“哟啦”及婚礼曲、迎宾曲、挤奶曲等组成。玉树民歌的代表性作品有《格吉杂松章》《君色达哇卓嘎》等。

2008年6月7日,藏族民歌(玉树民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115。

历史渊源

2

玉树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普遍流行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各县、乡、村。

玉树民歌是藏族民歌中的代表之一。20世纪60年代:在1956年,毛主席号召大家收集民歌,以此为背景,整个国家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新民歌运动,藏族新民歌也由此而生。而藏族玉树民歌也在时代影响下,出现了和以往不同的形式,很多藏族音乐人对以往的歌曲进行了重新创作,这一阶段其特点主要是,对老旧的曲子进行改编,换上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词,重点是赞美新生活。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藏族民歌受到其他民歌以及现代歌曲的影响,吸收了各种现代音乐理念和手法,于是出现了很多和流行文化相结合的歌曲,在这时,国内很多音乐人才真正认识到藏族民歌,并被其所征服,于是创作了很多流传很久的民歌,比如专辑《央金玛》,在世界上60多个国家发行,使藏族民歌真正走向世界。 

基本特征

1

主要种类

藏族民歌(玉树民歌)主要可以分为卓(歌舞曲)、伊(歌舞曲)、群结(祝酒歌)、拉勒(山歌)、拉依(情歌)、格毛(打卦情歌)、列依(劳动歌)和拜咏(嘛尼调)等种类。

结构组成

藏族民歌(玉树民歌)其结构一般为三段式,第一、二段喻物,第三段点题,这是玉树民歌的基本表现手法。“勒”“拉伊”为四句三段式、三句三段式,也有长至五、六、七句的,每句七至八个字。“吉莫”是四句一段式,每句六字,节奏整齐,音步相同。

传统意义上的玉树民歌由“勒”“拉伊”“闯勒”“吉莫”“琼勒”“均勒”“哟啦”及婚礼曲、迎宾曲、挤奶曲等组成。“勒”即山歌,包括序歌、呼歌、炫歌、颂歌等歌曲形式,它一般用地名或部落名来命名。“拉伊”即情歌,以歌唱男女爱情为主;“闯勒”主要表现游侠自由放浪、四处漂泊的经历;“吉莫”即卦情歌,是男女青年用来占卜爱情的歌。

音阶调式

藏族民歌(玉树民歌)音调方面相对单一,变化比较少,但是也拥有藏族民歌内较普遍的调式特征。玉树民歌在音阶上大多是波浪式或者连续级进,对大跳的使用则非常少,因为很少使用大跳方式,整体的旋律就没有很大的起伏,整个音乐就会显得更加自然和舒缓。

曲式旋律

藏族民歌(玉树民歌)节拍曲式方面,节拍通常是二拍子,这种节拍能够使人们的舞步更加统一,更容易组织,体现节奏感。而其曲式大部分是一部或二部曲式,更大的结构则比较少。

藏族民歌(玉树民歌)的旋律从音阶所包含的音级数量来说,五声音阶构成的民歌数量较多,且大多以羽调式、商调式和宫调式为主要调式类型,角调式较为罕见。六声音阶数量仅次于五声音阶类型,其六声形式主要为五声基础上的加变官和加清角两种类型,也多以羽调式和商调式为主,其次是宫调式和徵调式。微调式的使用略多于五声形式,角调式亦不多见。

唱腔衬词

藏族民歌(玉树民歌)唱腔和衬词方面,玉树民歌所使用的唱腔大多是花腔,这种方式的速度比较适中,大多使用环绕方式进行行腔,曲调在流动时更具趣味性。在进行润腔时,使用较多的是倚音,其次是波音,回音方式则比较少。其衬词大致分为两种,一是语气虚词,比如吆、啊、呀等词,主要发挥衬托作用,二是藏族语言内独特的衬词,这种衬词可能有不同的长短,形式也比较多样,规模也比较丰富。

旋律特点

藏族民歌(玉树民歌)旋律的终止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旋律结束的末尾落音多为二度音程的上行或下行。这种落音结束方式在该地区民歌的各种歌种中非常普遍,因此形成了当地民歌结束时的一种固定语汇。除此之外,旋律末尾落音以三度音程结束的民歌在该地区也存在一定的数量,且下行三度结束多于上行三度结束,至于下行四度的落音结束方式则多出现在伊(歌舞曲)的一些民歌之中。

代表作品

藏族民歌(玉树民歌)的代表性作品有《格吉杂松章》《君色达哇卓嘎》《央金玛》《拉卜卓舞》《弦子挂在胸前》《大镇结古岔口》《靠山顶上》《吉祥的日子》《孔雀马鞍》《如果你是杜鹃》《能不能结识一下》《一再想念父母》《豌豆花儿刚刚开》《吉祥的日子》《高高雪山》《笑语欢歌》《来自遥远地方》《心花绽开》《我俩的心思》等。

传承保护

2

传承价值

藏族民歌(玉树民歌)是玉树藏族民众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它涉及当地藏人的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等方面内容,是藏族不同社会形态研究的珍贵材料。

传承状况

藏族民歌(玉树民歌)是玉树藏族民众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它涉及当地藏人的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等方面内容,是藏族不同社会形态研究的珍贵材料。玉树民歌各种类歌曲的流布极为分散,不利于传承和弘扬,加之多数艺人年事已高,后继乏人,这一独特的民族民间艺术开始陷入生存困境,急需保护。

传承人物

达哇战斗,男,1965年7月8日出生,藏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民歌(玉树民歌)代表性传承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申报,项目名称:藏族民歌(玉树民歌)。

保护措施

2014年11月,由玉树音乐家代尕主编《玉树藏族民间歌舞音乐大全》出版,按《伊》《卓》《仲》《勒》四集收录了“卓曲”“依曲”“勒调”“仲曲”“迎宾曲”“酒曲”“拉伊调”“诵经调”“故事曲”9种不同音乐风格、类型,共收录了600多首玉树民歌。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玉树藏族自治州文化馆获得藏族民歌(玉树民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藏族民歌(玉树民歌)项目保护单位玉树藏族自治州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青海省门源回族传...
回族宴席曲,是回族人在婚礼、喜庆、伊斯兰节日演唱的民歌形式之一。又...
2024-03-31 17:59:49
非遗 | 青海省玉树藏族传...
藏族民歌(玉树民歌),主要流传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区的传统音乐...
2024-03-31 17:42:33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