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辽宁省、河南市传统音乐《笙管乐》
阿标
2024-03-31 19:33:04
0

笙管乐一词,既是民间俗称,又是当前学术界的学名,是指以管子(古称筚篥)为主奏乐器,以管、笙、笛为框架,兼有其它吹管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而构成的乐队演奏形式。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自的宫调体系、乐谱曲目、演奏风格和社会功能,是汉族传统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 

说它是民间俗称,因为佛、道、俗各派艺人都称其为笙管乐、笙管、管乐、管子、音乐、音乐会等等。意旨很明确:管子为主奏、笙管不分家。

笙管乐成为当前学术界的学名,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起初是将它作为鼓吹乐形式的一种,由于主奏乐器的突出,又称其为管乐(如冀中管乐等)。

2006年5月20日,笙管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2

中国汉族传统笙管乐流布于中原及广大的北方地区,从现今留存笙管乐种的地域分布看,是以华北地区为中心,成辐射状于周围地区,主要流行在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辽宁省、山东省、湖北省及京、津地区等区域的汉族民间、寺院和道观。这些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古都文化成为其时代的强势文化,历代相袭而成为文化传统,在中国这样一个封建制度超稳定达两千年之久的社会背景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超稳定性,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传统笙管乐既是现代的乐系概念,也是历史的、文化的概念,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历史观看,笙管乐的形成与统治阶级、宗教发展、汉族民风民俗分不开,它的发展伴随着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发展与变迁;从社会应用观看,它贯穿于历朝历代的朝廷、军旅、官府、宗法乡里、寺庙、道观和民间,它既是各种礼仪和仪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又与上至皇廷、下至汉族民间各阶层音乐生活紧密相联,并随着意识形态文化的前进与变化而发展变化,承载着不同历史阶段的音乐文化信息,体现着中国传统音乐的“高文化”品质。

艺术特色

1

冀中管乐的演奏者全部是不脱离农业生产的农民,除农忙季节小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聚集起来演奏。特别是那些求知欲望强烈的青少年,无论男女,是学习和继承吹歌技艺最积极最努力的对象。除自娱外,有时也参加民间婚、丧、喜、庆的仪礼演奏(在本村演奏不受酬,被聘到外村演奏时则收酬劳)。特别是每年的灯节(正月十五)前后,更是吹歌会的活动高峰,各村吹歌会都要受聘到邻近的友好村庄夫"串村",一路不停地演奏,乐队一进村则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代表作品

《普庵咒》是各地民间笙管乐种都演奏的传统 套曲之一,清代蒙古族文人荣斋所编《弦索备考》中,也有以弦索乐器演奏的该套曲的曲谱。普庵是宋代著名僧人的法号,他为教信徒学习梵文编有梵文字母的经咒式的韵文,所以晋北的《普庵咒》就是佛门僧侣每日功课所用《普庵大德禅师释谈章神咒》的简称。《普庵咒》旋律平缓深挚,伴奏常以笙管 的和音包腔,表现出一种静谧超脱的心境。唱诵中,笙管伴奏,虔诚肃穆又充满生机。这套大曲,因宗教传派、班社传承、声唱器奏之不同而有很大变化,但基本的旋律则大体相同。

研究冠名

50年代初,以杨荫浏为代表的一批音乐学者,有计划地对北京智化寺京音乐、河北定县子位村吹歌会、湖南宗教音乐、西安鼓(古)乐社等进行了实地考察。留下了系列采访记录。学者们把这些采访对象都 作为孤立的地方性乐种,分别冠以不同的乐种名称。 杨荫浏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将陕西省西 安地区民间乐器社用笛、笙、管子等吹管乐器和鼓、 铙、钹、锣、云锣等打击乐器合奏的音乐称为“陕西鼓 乐”,把演奏“鼓乐”的何家营乐社、周至县南集贤东 村和西村乐社、西安西仓乐社等都称为“鼓乐社”;将 北京智化寺等寺院用管子、笙、笛、云锣、鼓、铛子、 铙、钹等乐器演奏的音乐称为“管乐”;将山西五台县 东冶镇一带流传的7首笙管套曲和1首唢呐套曲合 称“山西八大套”;将冀中农民“吹歌会”用管子、海笛 (小管)、笙、笛、梆胡、胡琴、龙头胡琴(低音胡琴)、云 锣、小铛铛、大鼓、小鼓、大钹、小钹、铙、梆子等乐器 演奏的音乐也称为“管乐”。当时乐 种研究的个例还不多,陕西鼓乐、智化寺管乐、山西 八大套、冀中管乐的研究和介绍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后期,笙管系乐种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传承意义

作为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在透过文化考究历史上还是保护传统民族文化中,都有必要进行传承和保护。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河南省开封市传统...
大相国寺梵乐是历史悠久的宗教音乐。梵乐又称佛乐或梵呗,是佛教弘扬教...
2024-03-31 22:43:51
非遗 | 河南省地区传统音...
锣鼓艺术(开封盘鼓),河南省开封市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
2024-03-31 20:12:31
非遗 | 河南省遂平县传统...
锣鼓艺术(大铜器),河南省遂平县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31 20:04:32
非遗 | 辽宁省、河南市传...
笙管乐成为当前学术界的学名,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起初是将它作为鼓吹...
2024-03-31 19:33:04
非遗 | 河南省新密市传统...
笙管乐(超化吹歌),河南省新密市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31 19:29:41
非遗 | 辽宁省传统音乐《...
十王会又称双会、经会。主要用于民间婚丧喜庆活动。所用乐器有笛、鼓、...
2024-03-31 19:27:17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