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非遗文化《软木画》
阿标
2024-03-13 11:24:32
0

软木画,福建省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软木画又名“木画”,是流行于福建省福州地区的一种软木雕刻手工技艺的别称。它形成于20世纪初,发源地是福建省福州市东郊的西园村。软木画以从西班牙、葡萄牙和阿拉伯等地进口的栎树的木栓层软木为原料,制作时先将这种质地轻、松、富有弹性且纹理细润的软木切削成薄片,而后运用各种传统雕刻技法,以刀代笔,用手工方式精雕细镂,形成纹理纤细的复杂画面,再点缀以具有民族风格的亭台楼阁,同时利用画框内的有限空间营造景物的立体化效果。

2008年6月7日,软木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90。2018年5月15日,软木画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19年11月,软木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1

山景楼阁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福州软木画起源于1914年。当时,福建巡按使许世英从德国带回一幅简单的风景画片(类似圣诞贺片),交给福州工艺传习所的雕刻师傅陈春润(外号“牛仔师”)研究仿制。陈春润与木雕艺人吴启棋、郑立溪等研究,发现该画片所用的材料,与“软木”。相似,遂找来软木,以利刀切成薄片,切刻出细小的树木、花草、亭台等零件,粘贴在衬纸上,做成简单的贺年片。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向平面多层(半浮雕)改进,参照宋代山水画形式,制作成为玻璃镜框的软木画挂件,丰富了软木画的表现形式。

2

六七十年代软木画工艺品   图片来源:网络

福州软木画的创始人之一的吴启棋(1893—1957年),福州北郊西园村人,原从事木雕制作,在福州工艺传习所与陈春润、郑立溪创作了软木画之后,因传习所停办,回到本村,带徒传授软木画的制作工艺,西园村成为福州软木画的重要生产基地。

1931年,吴启棋在福州城内总督后(今省府路)开设“启棋木画店”,其弟吴启煊在城内斗中街开设木画店,吴启棋的学徒陈康、陈树荣、陈树德等。也在城内、仓山等处开设木画店,福州木画得到进一步发展。

20世纪30年代后期,吴启棋受杭州西湖风景照片启发,创作了不少以名胜风景为内容的木画作品;他的徒弟陈康、魏良栋等也以各地园林名胜作木画,同时销往港澳、东南亚等地,深受侨胞、外商赏识,福州软木画从此打入国际市场。至40年代,福州西园村、岳峰乡等地从事软木画生产的人员,发展到一百多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吴启棋家族中的18人,于1953年成立合作社,1958年又发展成福州木画厂,从业人员也不断增多。

1956年,吴启棋的高徒陈锟、陈庄等,应用圆雕、透雕技法,创新了立体的软木画《天安门》作品,开拓了软木画创作新领域。

3

图片来源:网络

1957年,吴启棋和陈锟创作的《天安门》《万寿山》《颐和园》等作品,参加首届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的作品展。

1959年,福州木画厂创作的《福州西湖》《厦门鹭岛风光》《泉州东西塔》《武夷春色》等作品,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陈设。此后,福州木画厂的创作设计人员又有许多的创新,从屏风、挂屏等大型摆件,到实用的首饰盒、镜台等小型摆件,品种多达几百种,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日本及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出口贸易中创汇率最高的工艺品之一。

在20世纪70年代,软木画的生产制作有了较大变革。经过刀具改革,采用以机械刨切和车、冲花样的办法,代替了简单的手工操作,功效和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和出口。

20世纪90年代之后,福州木画厂进行改制以至关闭。福州软木画生产不断企业发展,拥有二三十家,从业人员万余人,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但不到十年,福州软木画行业很快凋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许多生产企业急功近利,不重视研发,花色品种变化少,也缺乏创新;二是产品粗制滥造,遭到退货、索赔。因此,木画产品销售锐减,许多企业倒闭或转行。

相关内容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风筝》
风筝制作技艺,山东省潍坊市、江苏省南通市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北京...
2024-03-20 16:18:37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黎族钻木...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海南省地方传统手工技艺,该技艺取火时,用脚踏住钻...
2024-03-20 16:15:12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浏阳花炮...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湖南省浏阳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湖南浏阳花炮制作历...
2024-03-20 16:11:10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赫哲族鱼...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黑龙江省饶河、抚远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的鱼皮...
2024-03-20 16:07:49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黎族树皮...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黎族树皮布...
2024-03-20 16:04:45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桦树皮》
桦树皮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黑龙江省地方传统手工技艺...
2024-03-20 16:02:27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