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碗碗腔》
阿标
2024-03-13 19:42:08
0

1

碗碗腔,是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称“灯碗腔”、“阮儿腔”,前者因小铜碗主奏击节和皮影灯而得名;后者因主奏乐器阮咸而得名;板腔体结构,唱词通俗典雅,音乐悠扬轻盈,音律细腻声韵严谨。

该剧种起源于陕西省华山北麓的华阴、华县一带,清初时就已经形成并且成熟完善,历史剧目一直都是用皮影戏形式演出流行于民间。主要盛行于陕西西安、渭南、户县、绥德、米脂、洋县、西乡等地;山西的晋南及吕梁、孝义;河南西部的灵宝、陕县、卢氏;甘肃的兰州等地。

1956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首次将传统剧目《金琬钗》由皮影戏搬上大舞台获得成功;1958年,周恩来总理将该曲种易名为“华剧”,但在民间一般仍称“碗碗腔”;2006年5月20日,碗碗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展历史

2

碗碗腔的形成年代无准确的文字记载可考,只能根据一些年代久远的碗碗腔唱词剧本来调查分析。清乾隆初年,西安有碗碗腔班社的演出;演出以皮影形式出现,比较简单。相传洋县碗碗腔在乾隆时期由洋县万家宫艺人雍朝杰所创。雍原为皮影桄桄戏艺人,赴渭北演出中,在朝邑学得碗碗腔后,与桄桄唱腔结合,后其子雍可敬与徒弟福娃又吸收了道情唱腔,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皮影碗碗腔。清乾隆年间根据现有史料查证,当时碗碗腔相当流行,各种唱板已相当齐备,且产生了有名的剧作家李十三。道光、咸丰年间已发展为十余箱班,西府凤翔碗碗腔有早于东府碗碗腔之说,清中叶后盛行,流行于凤翔、千阳一带。皮影戏时期,在陕西发展为:东路,以旧同州府为中心,也叫东府碗碗腔;西路,以凤翔府为中心,也叫西府碗碗腔;以洋县为中心的陕南碗碗腔与东路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光绪三年前后,大荔一带艺人因荒灾,逃荒入山西,碗碗腔传入山西汾阳、曲沃、新绛及汾阳、孝义一带,遂形成山西的碗碗腔。至光绪末期,孝义碗碗腔的影戏班子已达六七十个,演出遍布全晋,还远达宁夏、辽宁等地。辛亥革命前后又有发展,取代了皮影桄桄戏,其流行地区主要在洋县东乡;同州、朝邑两地有50多个班社。民国初年,曲沃碗碗腔进入兴盛期,建国前,陕西的各支皮影碗碗腔先后衰落。西府碗碗腔大致在20世纪30年代已告绝迹,其余也在建国前夕消失。

3

建国后,经有关部门的挖掘、抢救,各支碗碗腔先后发展为戏曲剧种。1949年以后,曲沃县正式成立了专业剧团;1950年代初,有了女演员,打破了只有一个男演员“保本”的单调演唱;1952年,适应现实生活的景物,增加了乐队演唱人员,演出了现代戏;1955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成立; 1958年,孝义市组建碗碗腔剧团,开始由皮影戏走上真人舞台; 1960年,陕北碗碗腔也改为舞台剧,皮影由真人代替。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艺术 | 陕西省汉族戏剧《...
该剧种起源于陕西省华山北麓的华阴、华县一带,清初时就已经形成并且成...
2024-03-23 16:56:19
非遗 | 陕西地区传统戏剧...
碗碗腔,是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称“灯碗腔”、“阮儿腔”,前者...
2024-03-23 16:51:44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碗碗腔》
碗碗腔,是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称“灯碗腔”、“阮儿腔”,前者...
2024-03-13 19:42:08
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
2024-03-10 14:43:07
民间珍贵的非遗文化——皮影...
皮影戏,又称“人头影子戏”,起源于西汉时期,在我国民间有两千多年的...
2024-03-10 12:12:53

热门资讯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
非遗 | 中国传统舞蹈《南丰傩...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传统民...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湖北省秭归县民间文学... 屈原传说,湖北省秭归县地方民间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屈原传说经国务院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