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描写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率领柯尔克孜人民与外来侵略者和各种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事迹。《玛纳斯》体现了柯尔克孜人顽强不屈的民族性格和团结一致、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
2006年5月20日,玛纳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Ⅰ-25。2009年9月28日,玛纳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玛纳斯诞生于公元9—10世纪,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同世代的柯尔克孜族歌手们的琢磨与提炼,变得更加丰满和富有传奇色彩。
玛纳斯在16世纪已开始流传,千百年来,一直以口耳承传。民间歌手在史诗的创作与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玛纳斯的普查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普查中发现了许多演唱玛纳斯的歌手,记录了各种玛纳斯的异文。
玛纳斯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长期在民间传唱,柯尔克孜语把演唱玛纳斯的民间歌手叫作“玛纳斯奇”。喜庆节日欢聚,必邀歌手“玛纳斯奇”演唱玛纳斯诗文。演唱无乐器伴奏,曲调高亢或低沉,旋律舒紧疾徐。有的“玛纳斯奇”能从夜晚一直唱到天明,演唱比赛时,甚至连续唱上几天几夜。
玛纳斯采用韵文形式,玛纳斯其从头唱到尾,没有述说的部分。演唱的曲调优美,节奏铿锵,韵律和谐。在唱到高潮或遇到较长的诗段时,往往一口气将它唱完,如珠落玉盘,这是玛纳斯其炉火纯青的演唱技巧和深厚的感情色彩的充分体现。
传承价值
玛纳斯塑造了玛纳斯的光辉形象,寄托着柯尔克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被视为柯尔克孜的民族魂。
玛纳斯被视为柯尔克孜的民族魂,凝聚着柯尔克孜民族的精神力量。它从古老的柯尔克孜史诗与丰厚的柯尔克孜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包容了柯尔克孜古老的神话、传说、习俗歌、民间叙事诗与民间谚语,集柯尔克孜民间文学之大成,是柯尔克孜民族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具有文学、历史、语言、民俗等多学科的价值。
传承现状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玛纳斯的传承面临危机,一些重要的史诗歌手相继去世,在世的著名歌手也已年过古稀,史诗传承形势严峻。因此,对玛纳斯的抢救、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传承人物
居素甫·玛玛依,男,柯尔克孜族,1918年生,2014年去世,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他是一位知识渊博、即兴创作能力极强的民间文艺家。他所演唱的8部《玛纳斯》唱本是他哥哥记录整理并教唱的。参与整理出版《玛纳斯》史诗18卷。
沙尔塔洪·卡德尔,男,柯尔克孜族,1941年生,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9岁起学唱史诗玛纳斯,经常参加民众举行的喜庆宴会或祭祀仪式,并在聚会上演唱玛纳斯。他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民间文学素材,演唱充满了独特的民间文学风格。
保护措施
20世纪50年代初,新疆各级政府就开始了有计划地采集和记录玛纳斯的工作,20世纪60年代,玛纳斯整理出了两部约20000行,译成汉文、维吾尔文发表。
自20世纪60年代起,研究者记录、整理、出版了著名的玛纳斯传承人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的8部玛纳斯(3万行,共18册)柯尔克孜文本,已有英、俄、汉、土、日、哈萨克等多种译文。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玛纳斯”项目评估合格,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玛纳斯保护研究)中心获得“玛纳斯”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上一篇: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四季生产调》
下一篇: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江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