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山西省万荣县民间文学《万荣笑话》
阿标
2024-03-30 17:21:51
0

笑话(万荣笑话),山西省万荣县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万荣笑话是以山西万荣县为文化生成背景,所形成的一种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语言艺术形式,是山西土生土长的文化“土特产”;它生动有趣,机智幽默;它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谐趣言行,它是万荣及河东地区群众的口头创作杰作,并广泛地流传于山西及全国各地。

2008年6月7日,万荣笑话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Ⅰ-84

历史渊源

1

万荣笑话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时荣河县谢村的“72挣故事”。当时,谢村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大村子,村内文化人多,且村民性善诙谐幽默,爱讲笑话。因笑话中反映的主人公有一股倔劲、犟劲、执拗劲,认死理,不服人,争强好胜,故当时叫“谢村挣”。这些笑话经过口头传播,不断加枝添叶,加工拔高,使其更趋完善,成为人们喜爱的“保留节目”。

万荣笑话前身“72挣“保留下来的段子主要有:《立碑为证》《骑上驴寻驴》《他是我小子》《晒儿子》《我把你背出去》《剪布袋》《你爷就不是正经种》等等。文化大革命中,本县一些文化人,又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创作了《路线是个铜》《无姜就没味了》《反正是成立啦》《老校长卖羊》等等。这些笑话在内容上更贴近现实,在形式上既保留了原来“挣”的特点,又有其风趣幽默的一面,人们把它叫做“新72挣故事”。1998年,万荣人马力等三同志编辑的《万荣72zeng笑话》出版发行,其中收录了216则笑话,它是首次成书出版的“万荣笑话"代表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人们继承了过去“72挣故事”的精神灵魂,编创、繁衍、升华出如《印名片》《中共万荣凉粉摊》等许多脍炙人口、喜闻乐见的万荣笑话。1998年~2001 年,由山西日报资深记者管喻同志编著的1~5卷、累计7本的《万荣新笑话》,其中收录了720则笑话。2004年,由万荣县政协出版的《万荣笑话库》收录了笑话几千则。它是笑话内容最多、发行量最大的“万荣新笑话”的代表作。

文化特征

2

基于深厚文化积淀基础上的方荣笑话,具有以下几方面基本特点:

一、源于生活中人们的精神娱乐需求

万荣笑话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属于一种民间文学艺术,因此并不要求生活中确有其事,其内容往往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生活趣闻而编的,因此,从创作动力上看,是以一种调侃的方式来满足精神娱乐需求的艺术形式。

二、均为口头创作、口耳相传

万荣笑话的发源地在万荣县的谢村。但通过口头传播,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以万荣为核心创作圈,并逐步扩大传播于范围的趋势。可以说万荣人是听着自身的笑话成长起来的。

三、来源于广大群众的集体创作

万荣县历史上广泛流传于万泉、荣河一带的荣河七十二争故事,为今日的万荣笑话开了先河。人们就是以荣河七十二争故事的“争气"特色为蓝本,生发、创编、繁衍、升华出今天更加脍炙人口、更加让人喜闻乐见的万荣笑话。可以说,是群众从自身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的艺术文化元素,用于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的艺术形式,它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经过无数人加工的创造的,并经过无数人传播而成的。因此万荣笑话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集体劳动的创造,它具备广泛性和群众性的特征。

四、万荣笑话是万荣地域文化的体现

万荣笑话继承了荣河七十二争故事的精神灵魂,它主要产生于万荣县和运城地区,是运城地区和万荣县的文化特产。虽然实际上它的产生地的范围还要广大得多。经过南来北往的人们的频繁的交流沟通,经过绘声绘色的演讲传播,思想和文学的火花互相碰撞,智慧和艺术的灵光互相映照,使得中国各地一些相近于万荣笑话的故事也揉了进来,但万荣笑话在语言风格、语言形式等则是万荣地域文化的独特体现。

五、具有很强的喻理性、幽默性

其故事中埋藏着深刻的的哲理,一般来说是“正理反说”,从反面讲述一条道理。万荣笑话其故事内容多是以讲“争气”为主。

六、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同一个故事,三年或一年之后再听,也就有所改变了;同一个故事,在甲地听的和在乙地听的也不尽相同。这种变化反映了万荣笑话,具有广泛吸纳各种文化元素使自身从内容上得到更新。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最后的山窑人家,原始农村生...
山西省的运城市位于黄河东岸,古称河东。河岸上黄土垣沟壑纵横,这里是...
2024-06-14 19:10:17
非遗 | 山西省阳高县传统...
恒山道乐是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的传统宗教音乐。 恒山位于山西省北部,...
2024-03-31 23:11:42
非遗 | 山西省太原市传统...
太原锣鼓是流行在山西太原和晋中一带的一种地方传统锣鼓音乐,经常散见...
2024-03-31 19:54:22
非遗 | 山西省万荣县民间...
笑话(万荣笑话),山西省万荣县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30 17:21:51
非遗 | 山西省、山东省民...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汉族民间爱情故事,也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
2024-03-30 12:03:34
非遗 | 山西省绛县民间文...
尧的传说,流传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和山西省绛县的民间传说,国家级非...
2024-03-30 11:58:23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