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

非遗 | 云南省西双版纳传统节日民俗《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流行于云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申报的傣族泼水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非遗 | 广西壮族传统节日民俗《京族哈节》

京族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流行于广西京族居住地区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东...

非遗 |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重阳节》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

非遗 |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中秋节》

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在千百年传承中几经流转变换,最终以“阖家团圆”的精神指向成为今...

非遗 |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

非遗 |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

非遗 | 江苏省苏州市传统节日民俗《苏州端午习俗》

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是流传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地方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

非遗 | 湖北省宜昌市传统节日民俗《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流行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申报的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

非遗 | 湖南省汨罗市传统节日民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端午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2006年5月20日,湖南省汨罗市申报的端午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经中华人民共...

非遗 | 湖北省传统节日民俗《西塞神舟会》

端午节(西塞神舟会)又名“龙舟会”,是流传于湖北省黄石市的地方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西塞神舟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

热门资讯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
非遗 | 中国传统舞蹈《南丰傩...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传统民...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湖北省秭归县民间文学... 屈原传说,湖北省秭归县地方民间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屈原传说经国务院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