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

非遗 | 四川省阿坝藏族传统节日民俗《羌族瓦尔俄足节》

羌族瓦尔俄足节,流行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申报的羌族瓦尔俄足节经国务...

非遗 | 广西壮族传统节日民俗《毛南族肥套》

毛南族肥套,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民俗活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申报的毛南族肥套经中华人民...

非遗 | 广西壮族传统节日民俗《仫佬族依饭节》

仫佬族依饭节是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仫佬族依饭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非遗 | 广西壮族传统节日民俗《壮族蚂虫另节》

壮族蚂虫另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2006年5月20日,壮族蚂虫另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

非遗 | 广西壮族、广东省传统节日民俗《瑶族盘王节》

瑶族盘王节,流行于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省(区)瑶族人民居住地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非遗 | 黑龙江省传统节日民俗《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

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流行于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黑龙江省申报的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

非遗 | 海南省五指山市传统节日民俗《黎族三月三节》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海南省的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

非遗 | 云南省陇川县传统节日民俗《景颇族目瑙纵歌》

景颇族目瑙纵歌,流行于云南省景颇族聚居区的传统民族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陇川县申报的“景颇族目瑙纵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

非遗 | 彝族自治州传统节日民俗《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2023年7月20日至8月30日,2023年第八届凉...

非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统节日民俗《锡伯族西迁节》

锡伯族西迁节,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申报的锡伯族西迁...

热门资讯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云南省西双版纳传统节... 傣族泼水节,流行于云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云...
非遗 | 安徽省黄山市传统美术... 徽州三雕,安徽省、江西省的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徽州三雕经国...
非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统... 库姆孜是柯尔克孜族独有的古老弹拨乐器,“库姆孜”柯尔克孜族语意是“美丽的乐器”。主要流传于新疆克孜勒...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
非遗 | 中国传统舞蹈《南丰傩...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传统民...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